第A02版:城事

  □ 记者 谢佳俊/文 麻东君/图

  “我老婆买了一百多双鞋,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买了十几双,家里5个鞋柜都放不下,门口、床底……到处都是她的鞋!”近日,市民王先生有些发愁,他告诉记者,妻子特别喜欢“买买买”,家里衣服、鞋子、包包堆积成山,有些连标签都没摘,“我妈看了很心疼,希望我能‘管管’她,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家里堆了一百多双鞋

  很多衣服标签都没摘

  “长靴、短靴、马丁靴,凉鞋、单鞋、乐福鞋……一年四季,不同的款式,不同的色系,不同的跟高,加起来足足有一百多双。”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的鞋柜,上面摆满各式女鞋,当下流行的款式、颜色一应俱全,可谓是应有尽有。

  王先生和妻子刘女士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便迈入婚姻的殿堂,这些年来感情一直很好。“我老婆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买东西,尤其喜欢买鞋。”王先生说,婚后近三年内,刘女士买了一百多双鞋子,平均十天买一双,最多的时候,她一口气买了十几双鞋。

  这些鞋子价格不贵,平均每双两百元左右,“但数量实在太多,家里5个鞋柜满满当当,床底都腾出来放鞋了。”王先生说,这么多鞋子妻子根本穿不过来,大多都“躺”在鞋柜里闲置。

  虽然家里已有些“爆仓”,但刘女士依然每天沉浸在“买买买”的乐趣中,今天买鞋子,明天买衣服,后天买裙子……“她经常穿一身新衣服给我看,试完后觉得缺一双搭配的鞋子,买了鞋子后还得配一个包包。”王先生说,家里有些衣服鞋子只试穿了一次,连标签都没有摘,刘女士对此的解释是“不喜欢了或是过时了。”

  “我知道,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她嘛。”王先生打趣说。

  一年到头,王先生的家里几乎每天都有快递,“她每天都在刷物流信息,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收快递。”王先生说,每次妻子迫不及待地拆开快递,感受完一阵令人眩晕的幸福后,大部分东西就被冷落在角落里了。

  两代人消费观念差别大

  婆婆要儿子管管儿媳妇

  “早上一睁眼就看淘宝,每天手机不离身,一有空就‘买买买’。她除了上班、带娃,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刷淘宝,夜里经常刷着淘宝睡着。”王先生说。

  刘女士对于网购的热爱,让老一辈人有些接受不了。去年女儿出生后,王先生的母亲李阿姨搬来照看孩子,“两代人的消费观念差别很大,朝夕相处后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最近,李阿姨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满,私下抱怨儿媳“买了太多鞋子”,并希望王先生能“管管老婆”,别再买这么多东西了。

  “我也没别的兴趣,买东西是我工作之余的消遣,也是我的乐趣所在,既买了家里的日常用品,也让我得到快乐。”刘女士说,家里的日常用品都是她一手操办,还得不时为家里人添置衣服,“孩子出生后开销大了很多,现在我买得最多的还是奶粉、尿不湿等儿童用品。”

  王先生和刘女士彼此财务独立,都是“各赚各的,各花各的”,谈不上“谁管谁”。他也欣然接受了刘女士的爱好,但李阿姨却对此有些不满。

  李阿姨成长于物资匮乏的年代,一辈子辛苦打拼,过惯了勤俭的生活,见儿媳买了这么些“多余”的东西,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背地里心疼不已。

  “我只有三四双鞋,衣服鞋子穿破了才买新的,儿媳买了一百多双鞋子,这得穿到什么时候啊。”李阿姨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了,但钱还是得省着花,“现在家里每天有快递,我看大多数东西都是多余的,太浪费了。”

  消费观不同很常见

  家人需要互相理解

  如今物流发达,网购便利,很多人“一棵白菜都要淘宝”,“买买买”、收快递成了现代人的日常。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王先生的境遇并不特殊,很多家庭存在类似的情况。

  前两天,林先生收拾家里的闲置衣服,足足整理了三大包,塞满了楼下的旧衣回收箱。“很多衣服只穿了一两次,有些连标签都没摘。”林先生说,他的妻子也是个“购物达人”,买了很多衣服却常常闲置,“消费观不同很正常,一家人还是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而市民蓝女士则有些烦恼,她的婆婆常常指责她“乱花钱”“不会过日子”。“我花的是自己的工资,想买什么理应是我的自由,但婆婆却说我不顾家。”蓝女士说,即便她为丈夫孩子买东西,依然受到婆婆的限制,“她认为网购不靠谱,我买东西质量不好,都是浪费钱。”

  每次收快递,蓝女士都得跟婆婆解释网上购物很安全,退换货也很方便,但婆婆依然不理解,“每天上班已经很辛苦了,回家还要应对婆婆,我觉得心很累。”蓝女士说。

  记者还关注到,“买买买”并不是女性专利,很多男士其实也爱“囤货”。家住怡景花苑的季先生告诉记者,这个双十一他花了一万多元钱,大多是买衣服和一些手工艺品,“家里我的衣服最多,两个衣橱都放不下。”季先生说,他平时喜欢“囤”东西,用旧了的物件也舍不得丢,衣服、鞋子、扳手、螺丝……家里就像个杂货铺。

  季先生表示,家人并未过多干涉他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依然是彼此独立的个体,生活中既要相互扶持,更得互相理解,给彼此一些自由和空间。”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11-04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31462.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