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重点

“空中造田”,蔬菜“喷雾”就能长大

岩泉雨伞岗村“雾耕农场”邀你去打卡

  □ 记者 夏金地 通讯员 吴方汇 文/图

  本报讯 近日,莲都区岩泉街道雨伞岗村的雾耕小镇农旅基地正式开园,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雾耕小镇农旅基地,是利用农业景观和科技种植技术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基地充分利用山地空间资源,实现了无土、无污染、智能化种植的“种植革命”。

  雾耕小镇农旅基地的建立,给雨伞岗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地处莲都区东北部的偏远小山村,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匮乏,村民以种植水果为生,常年的连耕连种,导致土壤农残多,耕作效率下降。丽水市农科院快繁中心主任徐伟忠是雾耕技术的研发者。他告诉记者,为解决村里的耕地种植问题,前些年,他带领科技团队经过数月规划建设,致力于将雨伞岗村的荒芜梯田打造成高品质蔬菜基地。

  他们在村中建了一座土温室型垂直农场,因有着“谷仓”般圆乎乎的外表,四周通小窗,内部有天井,酷似闽南地区的福建土楼,常常被当地人称为“小土楼”。

  走进“小土楼”内部,一条条气雾管道呈螺旋式上升,蒲瓜、西瓜、番茄等作物就长在管道上,长势喜人。通过“空中造田”,“小土楼”实际种植面积增加4倍,而通过采用气雾耕作技术,直接将富含碳镁磷等微量元素的营养液定向喷洒在蔬菜的根系上,蔬菜不用泥土,吸收足够营养和光照后就能生长。

  内设的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犹如“大脑中枢”,通过计算机控制,可自动检测温度、光照、湿度等并实施精准施肥;管道上的喷头、进水管、回流管巧妙构成了一个气雾循环系统,保证营养液闭锁循环利用,保障零污染零排放。这样一来,节水效率达90%,生产成本也能降低一半。

  “一个普通农场,起码需要五六名工作人员打理,按每人日工资150元算,每天光人力成本就得八九百元。”丽水市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付剑告诉记者,在雾耕垂直农场,蔬菜瓜果种下去,除专人剪枝采摘外,无需灌溉、施肥、锄草等,能节省劳动力成本70%。

  “小土楼”里生产出来的果蔬,除满足游客观光采摘外,其余直供丽水市区的生鲜超市和水果市场。因生态有机、品质优良,广受市场欢迎,农场年销售额达千万元。

  “我们以雾耕为主产业,结合科普观光、农家乐民宿等,全力打造一个集观光、研学、采摘、体验于一体的‘雾耕科普小镇’。使村里日均接待游客达到100余人次,累计带动周边村庄村民增收200多万元。”付剑说。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10-19 “空中造田”,蔬菜“喷雾”就能长大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28812.html 1 3 岩泉雨伞岗村“雾耕农场”邀你去打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