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梦华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看守所,有这么一位教导员:姚和军,衢州龙游人,1993年至2008年在浙江省十里丰监狱工作,亲人大部分都在衢州生活。2008年,因为满怀对监管工作的热爱,他毅然转岗到景宁工作。
“监管工作无小事,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把最美丽的青春、最充沛的精力奉献给看守事业,值得!”姚和军说。
“老黄牛”
从事监管工作27年来,姚和军一直默默承受着对亲人的思念。儿子虽然生活在身边,但真正陪伴他的时间却寥寥无几,尤其是在儿子参加高考那年,姚和军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抽出时间多照顾儿子,但最终,他还是优先安排好工作,生活上简单照顾一下儿子。这么一个看似“不近人情”的父亲,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同事眼中却是一位好管教、好大哥。
监管工作相对枯燥而平淡,姚和军却总能以平静的心态及恒久的耐心在看守所这个肃穆而沉重的环境下扎实工作,发扬着“老黄牛”精神。直到现在,他总能坚持每个班提前半小时到,将收押大厅、监所走廊过道等区域的卫生打扫一遍,用自己的双手来为“美丽监所建设”奉献力量。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一个美观整洁的环境中工作更有动力”。
心理咨询师
看守所监区俨然是高墙铁窗内的又一方天地,在押人员形形色色,随之展开的日常管教工作无疑成为了长期而复杂的关键性工作,对此,姚和军用自己的巧思妙想及多年的帮教经验,成功化解了多次难题。
2019年7月,在押人员张某某因家族式贩卖毒品,贩毒数量巨大,涉案人员较多,被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张某某在罪恶和亲情的双重压力下,在押期间情绪十分不稳定,不服管教,多次绝食、沉默甚至与同监人员打架,顶撞工作人员。管教民警用了多种方式试图化解其内心的矛盾,却总不得法,这使管教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此时,姚和军本着坚持到底的原则,多方求证,最终了解到张某某实际上是因为牵挂着受其牵累深陷牢狱之灾的老父亲和年幼的子女。由此,姚和军多次从亲情和责任的角度来做张某某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特长,告诫其在监室内务必遵规守纪,用优异的表现来争取未来宽大的处理,用重生的希望来唤醒张某某内心的良知。
最终,张某某在姚和军坚持不懈的感化下,逐步走出了内心的阴影,用阳光、积极的情绪面对今后每一步,直至今日都在努力配合管教工作,心态大为改观。
“金点子”
在工作之余,姚和军时常加班加点,严格落实“三定位、三必须、三统一、三步走”,规范在押人员日常行为养成,坚持每日上午、下午联系管教民警一同进入监室开展“面对面工作法”。同时,结合所内的实际情况,从《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条例》等监所最常用法律法规入手,认真钻研日常基础工作,创造出了如“巧用监控”“谈话小技巧”等十余项实用的“金点子”,更好地为日常工作的开展及全所执法规范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姚和军以踏实、稳健的工作作风获得了同事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在朴素而平凡的监管岗位上兢兢业业、始终如一,是一位勤勉有加,任劳任怨的监管人。他用自己的青春才干,耕耘出了新时代监管场所的一片祥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