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桑榆

  把餐桌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本来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就像家里把剩下的饭菜放进冰箱一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打包带走”还真不容易,除了嫌麻烦,更多还是面子上过不去。

  前些日我和两朋友到餐馆吃饭,点了一份“当家回锅肉”,每份十片肉,每片重二两半。一见介绍大家就咋舌,这怎么吃得完。恰好旁边一家三口也犯愁,于是请服务员过来协商,能否合炒一份,两边各取一半。一个朋友当时面子就挂不住了,一边一半,是嫌我们消费不起,还是希望吃对方剩下的,总之一点,不行。这天的实际情况是,我们三人努力地吃了五片,刚好是半份,另一家三口情形也差不多。最后他们把吃剩下的打包带走,我们这边却舍弃了,用心痛来保全了面子。

  类似的情况还很多,最主要体现在聚餐时。有一次朋友公司签了一笔大单,摆了几桌犒劳大家。大伙也很高兴,喝了不少酒,吃了不少菜,但即便这样,餐桌上还是剩了许多。散席时,餐馆服务员拿着一次性饭盒站在一边,言下之意请大家打包,但没有人行动,即便有人动心也不好意思,倒是喝得满面红光的朋友很高兴,因为餐桌上真要是“光盘”了会让他很没面子,所以他宁愿倒掉也不愿意打包带走。

  庆功宴如此,各种数不清的大小宴席也是如此,什么升学宴、谢师宴、婚庆宴、同学席、战友席、满月酒等等,包括很多家宴、朋友聚会,餐桌上一定不缺大鱼大肉,吃下去是否健康姑且不论,要囫囵消灭却是道难题,关键是这道难题有破解的答案却避不开一些陈规陋习,于是浪费成了餐桌上视而不见的常态,打包带走反而成了一个尴尬的话题。

  打包带走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其实是一个舌尖上的浪费,既要让我们吃饱吃好,又不至于出现打包带走的尴尬,如何在源头上杜绝浪费,在消费观念上重新牢记“浪费可耻”“粒粒皆辛苦”的诤言和古训,确实值得深思。

  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吃饭,父亲监督最严的就是要我们把饭碗里每一粒饭吃完,一旦不小心剩下,就会挨“手板心”。父亲说,这算是家风吧,因为从爷爷那一辈起,“节约”二字就是一根绷紧的弦。小时候家里穷,并不是每天都能吃到大米。可父亲顽皮,有时候会把吃不完的饭偷偷倒掉,恰好有次被爷爷看见了,于是爷爷罚他到晒场谷草堆里捡拾谷粒。脱过谷粒的谷草堆经过多轮反复筛寻,剩下的谷粒已不多了,而且谷草粘在身上刺痒难忍,爷爷却要父亲必须找够一小碗才能回家。从那时起,父亲就深深懂得了“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的道理,也希望儿女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牢记在心,并教育、传承好我们的下一代,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我们居安思危,节约粮食,都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而必须时刻用心牢记,并付诸于日常行动中。打包带走不是最终目的,节约才是根本。

  (杨力 55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9-24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25636.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