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稻花香,金秋时节庆丰收,“以吃为媒”体味别样丰收喜悦。日前,“寻味畲乡”2020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畲乡古城热烈开场。
“太极开元羹、紫伞仙渡斑、天麻不老鸭、白果孺子牛……”活动中,最让人期待的是“畲乡十药膳”发布。十款药膳的食材都来自景宁本土,以独特的手法烧制而成,有着浓浓的畲乡风味。“在丰收节发布‘畲乡十药膳’,想通过‘寻味畲乡’这个主题,向外界展示畲族文化、畲乡小吃,让更多的人来到景宁,了解景宁。”景宁小吃办专职副主任刘建雄说道。
当天活动中,人流最多的当属“妈妈的味道”厨娘秀区域,49个摊位上,不仅有糙米糕、凉粉、窝窝头等传统美食,还有黄粿、英川粉皮等畲乡特色美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购买,也吸引了景宁的一批网红主播进行现场直播。“我在直播中推荐了很多小吃美食,包括乌米饭、豆腐泡、英川粉皮,真的特别美味。”景宁网红主播“济公先生”说。
当天在景宁郑坑乡郑坑村还举行了“庆丰收、迎小康”第三届畲寨秋收大会。上刀山、下火海,传承人光着脚在火红的炭堆上跳舞,赤足爬锋利的刀梯,原生态畲族非遗文化“上刀山、下火海”的演绎,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开眼界;郑坑乡校10名学生现场亲手制作的“庆丰收、迎小康”主题剪纸,获得游客连连称赞……
“我是专程从云和慕名而来的,郑坑的畲族文化浓厚,这次活动很丰富,不仅欣赏到很多美景,也吃到了很多美食,不枉此行。”来自云和的游客洪琴琴说。
青田:田鱼肥,稻米满仓
“开镰喽!”随着一声悠长的号令,十多位农民手执镰刀,欢呼着奔进稻田,一茬又一茬地收获丰收的喜悦。微风吹过,层层梯田涌起重重金色稻浪,清水潺潺的水渠中,田鱼拍打出清脆的水花声,欢快而喜庆。
9月23日 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时节。上午,“问稻·鱼儿欢”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5周年活动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热烈开场。与以往相比,今年活动更加突出稻鱼文化和农遗元素,着力打响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现场彩旗飘扬,鱼灯挥舞,身着盛装的村民们和现场的游客嘉宾共庆一年丰收的喜悦。割稻谷、捕捉田鱼,农事体验等一系列充满互动性、趣味性的环节,将稻鱼共生系统的古老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歌舞、杂技、非遗、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讲述着青田乡村振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故事。
据了解,目前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总种植面积达5万亩,稻鱼米价格从原来的每斤2-3元提高到每斤10多元,仅稻鱼米一项农民亩均增收近千元,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支撑。
本次活动由“问稻·田鱼会”“世界·青田”“问稻·鱼儿欢”“幸福·味稻”等系列特色活动组成,通过农遗培训、农遗集市、主题活动、田鱼宴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将时尚创意与传统农耕相结合,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
记者 廖王晶 谢佳俊 通讯员 吴卫萍 舒旭影 夏望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