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廖王晶 通讯员 毛芳华
本报讯 “用秸秆制作的饲料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还能提高肉的品质……”近日,来到景宁畲族县郑坑乡收购秸秆的客商这样说道。
郑坑乡位于景宁县城东北,距离17.5公里,作为景宁的种植业大乡,郑坑乡粮食种植面积5230亩,每年产生秸秆200余万公斤。过去,大部分农户处理秸秆都是使用焚烧的方式,秸秆焚烧不仅会污染空气,还容易引发火灾。为了实现秸秆变废为宝,今年郑坑乡想出了一个妙招。郑坑乡的干部积极联系客商对接秸秆回收再利用问题,与客商达成定期上门收购秸秆协议。据估算,今年秸秆回收每年为郑坑的农民带来60余万元收入,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我们的努力,秸秆从过去一烧了之的‘草’,到现在提质增收的‘宝’,实现了‘变草为宝’的华丽变身。”郑坑乡主要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郑坑乡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相继实施蓝天保卫战、小微水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举办“年猪节”“丰收节”等系列品牌节庆活动,以更优的生态提升精品农业和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