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青瓷艺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的作品。
在刘浩青瓷工作室里,我们发现,除了传统人物雕塑之外,他对八大山人艺术风格情有独钟。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中国画一代宗师朱耷的字号,作为一名水墨写意的划时代人物,他的绘画风格充满禅宗哲学。其山、石、树、草,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实则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美术功底扎实的刘浩,通过多年的研习,娴熟运用刻刀,将八大山人绘画中频频出现的孤鸟、孤鸡、孤树、孤峰等意象,巧妙地“嫁接”在瓷器之上,让器物充满“冷月孤圆”“独鸟盘空”“独坐孤峰顶,常伴白云闲”的禅家境界。
第一眼看刘浩,会以为他是个南方人,实际上,他是个地道的北方人。他具有北方人天生的乐观和幽默感,言谈中触及他曾经的贫穷、无奈、彷徨,他都一笑而过。而现在,他最喜欢的就是与你畅谈眼前的青瓷。
因为青瓷,他孤身从黑龙江漠河来到浙江龙泉;为了青瓷,他将天生的绘画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青瓷,他的生活几乎没有其它活动;有了青瓷,他想把青瓷梦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一次青瓷文交会上,刘浩第一次见到了龙泉青瓷,很快他就被龙泉青瓷特有的文人气质所吸引,并 在心中激起涟漪。2014年,一个偶然机会让他遇上了严卫恩老师,开始跟随严老师学习传统人物陶瓷雕塑。从此,刘浩鲜有回老家,一个人扎根龙泉,全身心扑在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学习研究之中。
“一切都是缘分,我是奔着龙泉青瓷来龙泉学习的。虽然距离相隔4000公里,但因为喜欢,我不在乎从地北到天南。”学习龙泉青瓷,刘浩的想法很纯粹,也很执着。而在学习制瓷之路上,从配料到拉坯、修坯、施釉、烧制,虽然很辛苦,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尝试,反复练习,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到熟练,他花了三年时间。
2017年,刘浩成立了个人青瓷工作室,开启了独立创作之路。“我从师父那学到很多,他要求很高,对我也很严格,通过三年的磨炼让我掌握了一定的青瓷技艺,我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检验一下。”刘浩表示,只有做好准备了才会进入新的阶段。
如今浮躁的社会容易让世人被左右,但刘浩,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青瓷世界里,把自己的所想结合艺术呈现出来,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享受当下。刘浩,称得上一个把青瓷文化注入骨子里的年轻艺人。
“我曾经去过拉萨,和那里的一位友人约定,要带自己烧制的龙泉青瓷重回雪域高原。”刘浩的内心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成为新龙泉人的他,早已把青瓷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并用青瓷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内心。
“绿阴重重鸟问关,野鸟花香窗雨残。天谴浮云都散尽,教人一路看青山。”八大山人在《题孤鸟》一诗中如此写道。孤鸟、朽木,无丝毫哀痛与可怜,充满生命之怡然。而刘浩,当他将文人瓷与文人画有机结合时,他正以一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虔诚之心,向“八大山人”致敬,向经典致敬!
记者 吕恺 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