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桑榆常青

  “自幼家贫少读诗,良师导我古今驰。盼来业就家成后,未了师恩未了思。”这是我曾写过的一首小诗,从童年少年因家贫父亡,两次失学而又意外复学,全靠我的几位恩师不断帮助、鼓励、推动我,可以说,是他们成全和改变了我的人生。

  第一次辍学是在五年级,当时我就读于景宁最偏僻的大地完小,第二学期开学没几天,因为家贫,缺乏劳动力,作为家里的老大,我只能辍学回家务农。我给村集体放牛,外加每天送一次村里生产进度的报表到管理区,每日往返山路十几里。1958年下半年,公社学校的詹岳民、柳端风两位老师不辞辛苦来动员我去复学。他们耐心劝导我母亲,只有读书才有出路,贫穷和困难是暂时的,读书走出大山才能给这个家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听了两位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母亲毅然把我送回了学校。

  1959年夏天小学毕业,因为成绩优异,彭柏森校长、潘正华班主任两位恩师推荐保送我进景宁中学的初级师范学校读书。1961年春,全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初师也在调整之列,我们初师二甲班只有我们七八个年纪小、学习较好的转到初中去。本以为可以顺利读书毕业,结果在初中读了没几天,因家中小弟生重病,贫困的家庭再一次陷入困境,我又无奈第二次辍学回家了。

  初中语文老师陈远觉得特别可惜,特地写信叫我办好休学手续,等以后有机会再去复学。当时的我觉得没多大希望,就没有办理。但我又爱书如命,一直看书不停,有时夜里没有油灯就点着火篾看书,真是“长夜油灯火篾下,望穿秋眼想校门”。有一次,我放牛时也带着书看,看得太入神了,结果牛吃了人家半丘麦苗。

  因家里贫穷,买不起很多书,但是很幸运,我的良师益友都会借书给我看。村里的好友朝雄,借了很多古典小说给我;初中时的班主任赵沛党老师也会非常热情地借些书给我。最难忘的是他还送给我一本《唐诗一百首》,我如获珍宝。

  对我影响最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夏梦熊老师。夏老师是我家乡大地垟白岱小山村学校的一位老教师,是我父辈的年纪。虽没教过我,可我初中辍学在家,很是同情和关心。他有书任我翻,空时常和我谈书。永远忘不了1965年夏天的那一幕,那天我正在村外耘田,正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此时远处来了个打伞的人。近了一看正是夏老师。他见了我急忙说:“家贤,你赶快回家准备去沙湾考试,公社学校那边的手续我都给你联系好了。”一位老教师,为了我,居然跑了30里山路帮我去联系,我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

  彼时的我在生产队里,与泥土打拼已四年多了,当时每个劳动日只有三四角钱的分红。而我还没成年,只有半个甚至三分之一个劳动力的工分值。也就是说劳动一天只有一两角钱的收入。所以,那时候通过求学改变命运,是我毕生的愿望。但一听到需要考试还是呆了,毕竟我离开学校已经四年多了。我的内心有些彷徨,夏老师却不断鼓励我去,叫我抓住机会。面对真挚的夏老师,我终于下定决心抓住机会。

  当天下午我立即赶往沙湾中学考点。那里初中毕业班的同学们正在紧张地复习。有位声音很好的女同学总是高声朗读政治时事题目,无形中帮了我的大忙,通过听我学习到了很多。那天夜里,数学梁根土老师在作考前冲刺辅导,我也去旁听了久违的数学。第二天就参加考试。真当是临时抱佛脚啊!本不抱太大希望,结果却非常幸运,居然收到了龙泉师范的入学通知书。

  这一张通知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我永远忘不了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天,忘不了敬爱的夏梦熊老师。

  到龙泉师范后,林世荣主任、廖正聪老师的书房简直成了我的书房,在未上课的时间,我在他们那里翻阅各种各样的书。班主任刘克能老师,北京来的徐映梅老师,还有龙泉的郑邦杰老师、涂立芳老师、张瑞庆老师都会借书给我,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受益终生。多年以后林老师编著了多本书,都寄赠给我,如《龙泉县志》《李为蛟诗选》《刍荛集》《龙泉话赏析》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1971年,丽水师范和浙师大一分为三到松阳,我们成为首批在职培训班学生,班主任吴显郎老师、古文叶柏村老师、汉语陆稼祥老师、赵贯东老师都给我们留下很好的记忆。同校任教的,有工作联系的同事们如韦先觉、杜位臣、李继超等许多老师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留下美好的印象。

  子曰:“耕也,馁在其中也;读也,禄在其中也。”我们曾戏言:“读也,34.5在其中也。”(当时中专毕业定级工资为34.5元)。读书能使生命添彩,读书能使命运改变,在我的读书和求学路上,一位位良师的引导使我走出小山村,我的三个孩子也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各自行业的优秀人才,可谓是改变了我的人生。

  回想这一路,一位位良师在我人生的各个节点授我知识、给我指引、赐我良机,真是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啊!

  (景宁 徐家贤 75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9-02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21750.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