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除了山山水水带来的清凉福利外,市民身边的避暑胜地同样值得一提。我们的家门口,既有丽阳门公园、处州公园这样适合休闲娱乐的大型公园,也有四牌楼公园、高铁站广场这样适合小憩纳凉的街头驿站。炎炎烈日下,不消几步路,就可以寻找到一处遮阳庇荫的场所,这就是丽水这座生态城市最美好的便利。
丽阳门公园
除了纳凉,还可以跳舞、健身、听戏
丽阳门公园是丽水城的老地标了,也是市民纳凉的好去处。公园周边有很多老小区,离得都不远,举步可达。来公园纳凉的,大都是些老年人。据在这里工作了多年的保安江小华介绍,由于公园部分区域植被茂盛,可以遮挡阳光,形成一片阴凉地带,公园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人纳凉。当然,人最多的时候还是晚上。
晚上6点,记者来到丽阳门公园。刚步入公园之时,暑气仍未褪尽,空气中有一丝闷热。沿着公园的小径往东走,行经中央树木茂密之处,犹如走在山林间。晚风吹来,令人感到一丝凉意。沿途,不少老人在运动,有广场舞、健身操,还有太极拳。
在公园的东边一角,有个越剧“小戏班”正在演唱《梁祝》。这个越剧小队的队长任唐新今年68岁,和一群越剧爱好者一起组织了这个小团队,有十几个人。
“这里比较凉快,场地也大,我们都喜欢来这里。”任唐新介绍,除了他们,这里还有不少这样的戏曲小队,唱越剧和婺剧都有。甭管他们唱得专不专业,但似乎“戏迷”还不少,周围一圈全是观众。唱到精彩处,观众也鼓掌喝彩。唱戏的、听戏的,各得其乐。
今年80岁的金纪丁老人,是一家电子厂的退休职工。他在公园附近的白云小区住了近30年,每到夏天晚上,都会来这里纳凉。老人穿得“清凉”,还带了把折扇,不时打开扇扇风。
“最初的时候,公园里挺安静,大家来这里也就聊聊天,乘乘凉。后来,健身操、广场舞兴起了,再后来,唱戏唱歌的也来了,公园里就更加热闹了。”金纪丁感慨,现在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心情也越来越舒畅了。
处州公园
家门口的亲子乐园
在市区的几大公园中,处州公园算是比较“年轻”的,它吸引的人群也相对低龄,尤其以亲子居多。这里的音乐喷泉,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
晚上7点半,音乐喷泉准时开启。水柱喷涌而出,跟随着音乐节奏高低起伏。喷泉周边的空气中,弥漫着大量小水珠,让人倍感凉爽。在喷泉周围,孩子们围成一圈,不时欢呼雀跃。
2岁半的小女孩萱萱家住附近,这处喷泉是她的“最爱”。“这里晚上挺凉快的,孩子也多,可以一起玩耍。小孩看喷泉、大人乘凉,两不耽误,各有乐趣。”奶奶姚女士说,萱萱从四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奔赴这场和喷泉的“约会”。
4岁的小男孩洋洋也是音乐喷泉的忠实粉丝,“我们家住得离这里不远,夏天晚上最喜欢来这里纳凉。最早的时候抱他来,然后用婴儿车推他来,现在他自己能走着来。”妈妈陈女士感慨,不知不觉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了。
半个小时后,喷泉结束,在周边的场地上留下了一个个小水坑。很多穿凉鞋的小朋友就会在父母的陪伴下,在这些水坑里跳来跳去,十分欢快。阵阵凉风,让整座城市暑气消散。
四牌楼公园
周边居民的纳凉胜地
市区大众路与解放街路口东南侧,有一个周边居民都十分熟悉的小公园——四牌楼公园。
虽冠以“公园”之名,其实四牌楼公园的体量很小,面积约两三百平方米,充其量就是街边一片带有绿化的空地。但在周边居民的眼中,四牌楼公园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纳凉胜地”。
上午10点,立秋后的丽水仍没有摆脱高温的困扰,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
走入空无一人的四牌楼公园时,记者竟感到了一丝丝的凉风。究其原因,坐落在四牌楼公园中央的三角枫成为了主角,配合四周几十株高大乔木,郁郁葱葱的树荫,遮挡住了大部分的阳光,使得公园的石板路面泛起了潮气,行走在上面还略带湿滑。
虽然空气温度依旧不低,但比起暴露在阳光下的街道来说,四牌楼公园成了大众路边天然的纳凉点。
“四牌楼公园有现在这个样貌,我们都很满足了!”在附近摆摊的市民赖阿姨告诉记者,四牌楼公园的位置,以前是一片无人管理的空地,“以前公园没建起来时围墙围起来的,很多人搭梯子爬进去种菜,旁边还有人在里面养鸭子,一到夏天那味道,真让人受不了。”
“大概十多年前,这里被改成了公园,当时我看着中间这株三角枫被运过来种下去。现在你看到那些脸盆粗细的树木,以前都是小树苗呢。”赖阿姨说,政府将这块地改建为公园,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欢迎,“你看,公园里那些各种各样的椅子,都是附近人自发搬过来放在这里的,就为了来纳凉时方便点。”
当天上午,85岁的市民王谷云正在四牌楼公园附近摇着扇子纳凉。他告诉记者,每天早晨和傍晚,是四牌楼公园最热闹的时候,近百位居民都会在这里纳凉聊天。
“老待在家里多无聊,大家聚在外头一起聊聊天,了解国内发展、国际形势,特别有意思。”王谷云笑着说。
“以前买自行车要凭票,现在满大街都是汽车了,人行道比以前的马路还要宽敞。”从7岁开始,出生于温州乐清的王谷云就跟随父母来到了丽水生活,70多年来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变迁,“家附近有环境这么好的公园,我觉得很幸福。”
高铁站广场
水东居民爱去的“网红纳凉地”
市区水东区域同样有着这么一处几步便可及的纳凉地,那就是高铁站立交桥下的广场。
近年来,随着高铁站的兴建和使用,水东区域一改以往城中村的模样,也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起来。毗邻高铁站,不仅让附近居民出行便利,立交桥带来的阴凉,更是成为了大家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上午9点,一走进立交桥下,记者感觉到了凉意,狭长的场地里对流的空气,以及高铁站里外渗的冷气汇集成风,吹在身上很是惬意。
这个时段,已经有不少居民聚集在高铁站立交桥下。人们或是打牌聊天,或是遛娃散步,还有些居民搬来了自家的板凳,每一个人都在尽情享受这烈日下的阴凉。
“这个地方是我们附近居民常来的纳凉地。”东升南区居民杨明恒正带着一岁多的孙女在桥下溜达,他说,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有不少居民来这里纳凉。
杨明恒是湖南人,8年前随着儿子来到丽水定居。“以前我坐火车回湖南,路上就要至少24小时,现在有了高铁,6个小时左右就到家了。”杨明恒说,高铁的开通,为像他们这样的“新丽水人”带来了实在的便利。
住在高铁站附近,会不会受到噪音的影响?“完全不会,现在高铁运行的声音都很轻,晚上在家里几乎听不到声音。高铁站广场还让我们多了个散步、跳广场舞的好地方。”杨明恒说,“现在我天天都要带孙女来逛逛。”
在现场,记者发现偌大的一块空地非常干净,几乎没有烟头垃圾的踪迹。“这里除了来来往往的旅客,都是附近的街坊邻居。”杨明恒说,“大家文明程度都很高,有了好环境,来纳凉的每个人都很舒服。”
记者 刘烨恒 吴启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