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吃多少点多少是应该的,真没想到还能因为‘光盘’拿到20元消费券!”近日,在市区万地广场华馨园,市民王海燕吃完一份烤鸭套餐后,服务员笑着给她送上一张价值20元的“文明就餐券”。“只要客人吃完自己点的菜品,就能得到这个小奖励。”华馨园店长周强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弘扬节约粮食的好风气。
一直来,“舌尖上的浪费”在我们身边总是不能绝迹。对此,有人并不当回事,以为如今条件好了,浪费一点无所谓。真的如此?其实不然。居安思危,消灭“舌尖上的浪费”刻不容缓。必须看到,“舌尖上的浪费”是对劳动者(不管是粮食生产者还是餐饮制作者)的不尊重,更关键的是,这种浪费从更广的区域以及更长的时间看,后果就很严重,就可能加重粮食危机。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粮食供应带来很大冲击,危机面前,必须明白,餐饮浪费只会把自己进一步逼向困境。另一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餐饮浪费虽是贬义词,但它增加了消费,刺激了经济发展,也不是坏事。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确实,表面上你为浪费买了单,在经济上有作用,但得不偿失。如果把浪费部分很好地利用起来,可以使更多人吃饱吃好,由此产生的经济方面的贡献会更大,这才是对经济更好的刺激。据报道,在如今的部分学校,餐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馒头咬一口就扔了。扔了一个馒头,可能是几毛钱的事,但对一些地方的人来说,一个馒头就意味着可以有力气干上半天活,就可以多挣钱,创造更多价值。浪费与节约,哪个更合算,这笔经济账必须要算明白。
消灭“舌尖上的浪费”,需要充分认识餐饮浪费的危害。现在有许多人请朋友吃饭,总是怕菜点少了,显示不出自己的热情,丢面子。这种思想就是消灭“舌尖上的浪费”的障碍。怎么办?就需要强化认识。浪费才是没面子,思想高度一高,格局一大,也就不会被所谓的面子牵绊,浪费就有希望被消灭。
更需要有人带头作为,制止餐饮浪费。试问,所有人都喜欢浪费吗?当然不是。更多的人是没注意所以浪费,要面子所以浪费。这个时候,有人振臂一呼,带个头提个醒,就有可能让他们心里一激灵,不再浪费。华馨园就带了头。这个头带得好。“以前和朋友聚餐,菜点少了总觉得面子上抹不开。奖励券能抵多少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顺理成章地‘放下了面子’,不再浪费食物。”一位顾客说。你看,有人带头,就有人跟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未来,在消灭“舌尖上的浪费”的征途上,会有越来越多人加入队伍,成为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