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瓯江艺苑

  从龙泉中职校旁一条幽静的小路进去,绕过几道弯,在竹林深处的“竹云山居”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邵建军。短短一个晚上的采访,让我们对他的经历和青瓷故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工作室很简陋,几间矮矮的平房。接待我们的茶室,一块老木悬挂在展柜之上,上面写着“竹云山居”四个字。聊着聊着,我们就聊到了这四个字。对邵建军来说,这四个字浓缩着他的人生和从艺感悟:工作时要拥有竹子节节高的精神,作品要像云一样自由飘逸充满灵性,而做人则要像大山一样稳重,具备了前三者,一个人的生活才能更安心。

  邵建军一路走来,和龙泉青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每个时间节点上发生的故事,似乎都与龙泉青瓷命中注定一样,永不分离,萦绕于心。

  父母都是原龙泉国营瓷厂工人,玩着瓷片长大的他从小埋下了青瓷种子。1989年,年满18岁的他正式进入青瓷行业,成为龙泉瓷厂的一名模具师傅。凭借着熟练的技术,1993年他调入龙泉青瓷研究所,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传统龙泉青瓷烧制。20世纪末,青瓷行业并不景气,但他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先后到景德镇、广州以及龙泉本地的青瓷大师工作室里工作学习。

  2000年,邵建军被引荐到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作为工艺师,一边从事官窑青瓷仿制工作,一边指导杭州的中小学生学习制作青瓷。2003年,邵建军被派到日本熊本县天草郡慈永会陶艺研究所进修,这次交流学习也影响了邵建军此后的青瓷之路。

  “在日本两年时间里,不仅学到了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也让我有了带学生做青瓷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做好龙泉青瓷的决心,想让中国的青瓷文化传到世界各地。”从日本进修回来后,邵建军接到了龙泉中职校的邀约。

  “当时因为对青瓷的工序比较了解,而且自己也有带学生的经历,所以就到中职校给学生示范上课了。”选择在中职校任教,对邵建军来说,是一次人生坚定的选择。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他远赴清华大学学习,在学校附近创办青瓷工作室,一边上课,一边为学生提供周末学习制瓷的实践场所。

  多年来,邵建军为人师,兢兢业业,不断充实自己,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广大学生,培养出杨盛侃、洪振华、蒋涛等一大批龙泉新生代的青瓷艺人。2018年11月,在丽水举办的“90”集合青瓷生活美学展,参展的29位90后青瓷艺人代表,其中22人都曾是邵建军亲自教过的学生。与此同时,邵建军参与编著的《龙泉青瓷工艺》填补了国内青瓷工艺专业教材的空缺,也奠定了龙泉中职校在龙泉青瓷烧制工艺领域的地位。

  在我们边喝茶边采访的过程中,邵建军先后为我们展示了30多个造型不同、材质不同的杯子,这30多个杯子也见证了他的每个阶段的从艺经历,有茶叶末、木叶盏,也有乌金釉、草木灰釉,色彩斑斓,丰富多样,特别是把木叶烧在青瓷上令人耳目一新,为了研究这一技艺,邵建军整整花了十年时间。

  韩愈在《师说》中有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邵建军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自己通过学习钻研,通晓各大窑系烧制原理,然后用自己的品格、品性去影响和启迪、感化学生。

  竹云山居,良师传道。对选择在中职校陶瓷工艺专业的学生来说,遇到了邵建军,他们是幸运的。正是有邵建军为代表的这批专业老师的努力,为行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人才,才能让龙泉青瓷这个行业行稳致远。

  记者 吕恺 洪峰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8-05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15847.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