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叶美 文/图
本报讯 “叔叔,这些果蔬的根怎么这么长、这么细啊?”“叔叔,为什么要在这个孔上按上海绵呢?”“叔叔无土栽培的西瓜长这么小个,能吃吗?”“叔叔,这个无土栽培的果蔬是怎么播种的呢?”……7月26日上午8时许,原本静悄悄的雾耕科普小镇顿时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原来,50多位处州晚报的小记者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相约一起来这里做客。小记者们头脑里的各种有关无土栽培的小问号,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倒了出来。
走进科普小镇,迎面看到高高悬挂在空中的葫芦,紧接着是一排排圣女果、茄子、小白菜、小辣椒、西瓜……小记者所到之处的果蔬种植大棚,干净整洁。各类果蔬长长的根须如同莴苣姑娘的长发一般,看得小记者们惊奇地张开了大嘴巴。
基地的工作人员还热情地邀请小记者们采摘并品尝挂在枝头的圣女果、西瓜等果蔬,可把小记者们开心坏了。
这些绿色的无公害果蔬是如何从种子变成小苗、慢慢长大、开花结果的呢?
面对小记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科普小镇的工程师刘利海一一进行了答疑解惑。在无土栽培的大棚种植园,刘工一边走一边给小记者详细介绍引导,希望能把科学的种子悄悄地播在小记者们的心田里。
小记者柯语墨的家长告诉记者,她儿子是莲都区刘英小学102班的,得知有这个活动,班里的小记者几乎全都报名参加了。
“这样的科普实践活动太接地气了,不用说孩子们感兴趣了,我们大人看着也喜欢呢!我们的孩子很需要这样的活动!”看着徜徉在科普小镇的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欲望,一同前去的家长们纷纷点赞。
据雾耕科普小镇的负责人付剑介绍,多年来,他们的基地一直在进行各种建设,除了做好做大无土栽培等项目建设外,接下去他们还将增加、网红墙、儿童游乐场所、吃住一条龙等服务设施,让来基地参观和学习的人感受到更多与众不同的科普知识。今年10月,他们的基地将会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