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沈汉文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小学德育是为学生奠定良好素质的基石。要全面开展道德教育,就要从小学做起,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小学班主任的道德教育入手,结合一些青少年学生在受教育中的德育实践,详细介绍了小学道德教育的各种开展和成效。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方法,如何形成良好的思想教育质量,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深思的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舵手和核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至关重要。除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外,他还应自觉肩负起育人的重要使命。接下来,笔者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以期与全体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
要时时进行渗透
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向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作为班主任,有时,我们需要通过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心理指导和正确的观念指导,确保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教育教学主体为中心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自觉学习,爱上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既能拥有丰富而深刻的知识,又能形成高尚的品德和人格情操,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
关爱每个学生
在细节上关注学生的内心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既是了解学生、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进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面对孩子们天真的思想和放肆的行为,如何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交流中唤起学生的自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给予点滴关注。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塑造是不言而喻的。实践证明,活动是德育的最佳载体,德育不仅要停留在理论指导上,还需要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达到学习应用的目的。在德育实践的指导下,使学生对所学的德育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促进德育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素质,从而为学生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新教育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我们不妨顺应学生爱玩游戏、善于表演的性格特点,利用好形势,在课堂范围内开展主题班会、读书会、文艺表演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而且能增加德育的渗透性,促进课堂德育的有效开展
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形成家校共同体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是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凝聚起强大的教育力量,家长也会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以身作则的做到为人父母的教育关爱。
总之,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若干年后,成为品格健全的人,小学阶段道德情操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小时候良好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就像盖房的基石一样。如若教师通过有效的管理,努力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会让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