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吕恺 通讯员 陈娅妮 叶吉颖
本报讯 被誉为“山之巅、峰之源”的莲都区峰源乡,竹海浩渺,竹涛阵阵。在莲都区囿山小学峰源校区内的“竹韵博物馆”里,“竹制创客”的课程老师叶善富正带着孩子们,一起制作截然不同的竹制工艺品。在打磨机上、钻孔机中、刻刀下,孩子们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初窥大自然造化万物之美。
叶善富还是孩子们口中亲昵的“保安叔叔”,一个学校的保安为什么能走上讲台,成为孩子们的老师呢?叶善富有些“迷糊”,不过校领导却清醒得很!
“清、雅、劲、节”,是峰源校区的学校精神文化。多年来,学校因地制宜,以“竹”为载体,全力打造“竹韵文化”,逐步迈向“小而美,小而优,有根的乡村学校”。
为此,学校特意从外地聘请竹编师傅教授孩子们竹编技艺。然而,峰源山高路远,即便从丽水城区开车出发,一路转弯而上,仍需90分钟。当地村民调侃,“不转333道弯,别想到峰源。”上课时间不过1小时,一来一回却要一整天,竹编师傅没多久便辞职了。
2018年9月,峰源校区迎来了敢想敢干的新校长俞琳。在校园景观上,她一手打造了“百竹园”“竹轩观鱼”“竹轩听音”,还打算“啃”一块“硬骨头”:请一位新老师,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艺,给“竹韵文化”注入新活力。没多久她就“碰壁”了,因为她抛出的橄榄枝没人愿意接。
去年3月,45岁的叶善富到儿子就读的峰源校区当保安,这个土生土长的峰源汉子,在30岁之前,从未离开过这座大山,熟悉村里的所有人和事,也深谙山林里的每一棵竹子和每一条路。他动手能力极强——多数竹制工艺品,看一眼就能照样做出来。
在“竹趣亲子运动会”上,叶善富制作的竹子器材大大激发了家长和孩子们千姿百态的运动潜能,赢得阵阵喝彩声。从此叶善富走上讲台,成为峰源校区的一名临时聘用的教师。
身在山区的孩子,离大自然最近,却并不一定了解大自然。慢慢地,叶善富开始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以此教授他们不同的技艺:色彩感好的孩子分配给他们涂色任务,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交给他们组装活,擅长刻画的孩子让他们学习多种刻法……在一声声“叶老师”的称呼中,他的执教之路越走越从容。
对于叶善富来说,在不惑之年上讲台当老师,的确是个意外,但对峰源校区而言,这既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亦是“知人善用”,学校需要留得住的教师,更需要“包容”的决心和魄力。
学校已决定在今年的“最美教师”评选中,要把这位“叶老师”列入候选人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