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葆先生是青田小舟山乡平风光村人,大家都尊称他为“李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拨开家乡的云雾,踏着曲折的羊肠小道,走进县城,在青田县总工会职工学校先后任教师、校长,后调任青田县文联副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青田文学创作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芝田文学》杂志主编,丽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丽水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处州诗词》主编。他爱好文学,艰难的生活逼他走上业余创作之路,经过十余年年夜以继日的不断努力,他终于跨上成功之道,于1999年7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3月被评为国家一级作家。同时,他还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是文坛上有名的“多面手”。退休后,他还担任青田县孝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和《孝韵报》主编,又被《中华诗词》杂志特邀为点评嘉宾。目前,他已出版中长篇小说、散文、诗词、楹联等专著16部,编著书籍20多本,作品先后20多次获全国、省级奖。
李青葆离家时间虽已30多年,但对家乡的眷恋未变,初心不改旧时爱。1996年,老家平风光要造公路,粗算要资金80多万元。那时的80多万元,相当于现在的800多万元。李青葆一方面为村里写报告,向上级有关单位要钱,一方面亲自出面,求助于外地企业家朋友,为村里拉赞助20多万元。凡赞助1万以上的均予以刻石立碑,并在村口建了功德碑廊。2013年,村里建文化中心,李先生应村委邀请,为之撰联,并请名家书写,又请有关单位和友人助资,共计10多万元,用于购木刻字,使小小村文化中心洋溢着浓浓的既传统又高雅的文化品味。李青葆说,我虽然没有多钱,离乡也已几十年,但我的一颗心、一支笔,依然为家乡抒情。
2005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李青葆参加浙江省委宣传部和农办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征文比赛,他的5000字散文《青田田鱼》被评为一等奖。此后,七律《咏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又荣登国家一级刊物《中华诗词》杂志。李先生的诗文,充分证明他对家乡、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创作并发表了1500多首诗词和500多副楹联,其中歌颂丽水、歌颂青田的诗有200多首,楹联100多副,而赞美小舟山乡的,有50多首诗,20多副楹联。
2014年,丽水市政府和中华诗词学会联合举办“中国梦想 美丽丽水”全国诗词大赛,李青葆先生的《水调歌头·生态丽水》从全国1.6万多篇来稿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李先生说,“平风光是我的家乡。从大概念来理解,青田、丽水也是我的家乡。但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还是平风光村,还是小舟山乡。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父母和祖辈终老的地方。”2016年春,李青葆先生饱蘸对故乡挚爱的浓墨写下千字美文《小舟山梯田赋》。该赋的句里行间充满一个赤子的情怀,从梯田的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再憧憬三农的未来。推动农业历史前进的正是农民的辛勤劳动,还有当代公仆们的公而忘私的服务。作品歌颂劳动创造世界。此赋于2016年6月,在国家一级刊物《中华辞赋》杂志隆重推出;2017年,又在《人民日报》主管的《走遍中国》杂志发表。之后,小舟山乡政府将其勒石刻碑,立在龙翔摄影基地。
当家乡的稻田养鱼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时,当小舟山梯田荣获“全国十大美丽田园”桂冠时,当“创意油菜花”成为家乡旅游的金名片时,李青葆都为之衷心祝贺,挥笔纵情歌唱。
2017年3月,小舟山梯田的油菜花开得特别喜人。李先生把2016年发表在《中华诗词》上的《咏创意油菜花三首》配上美图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泰丰先生看到,马上电告李先生:油菜花如此之美,为什么不邀我去分享?李先生窃喜,翟泰丰部长有身份,又是摄影家,对家乡是很好的宣传。当即,李先生发出邀请。翟部长第二天便乘机从北京飞抵温州,作人生第五次青田之行。翟部长到小舟山尽享“创意油菜花”的风韵,拍下100多张照片。临别之际,还赠小舟山一首诗:
致小舟山
菜花又绽小舟山,
百鸟清吟胜管弦。
梦里万千游客醉,
笑言最美是梯田。
吸引名人名家为家乡做宣传,是李先生爱乡的一种特色。至今,已有名家10多人次为他家乡写诗或题赠墨宝。
如今,年逾古稀的李先生接受乡政府的邀请,正在编写《小舟山乡志》,他说他要把自己宝贵的黄金年华印在乡志的句里行间,献给养育他的家乡。
这次采访 ,历时一个多小时。临别之际,李先生还赠我一首写他家乡的词《巫山一段云·故乡》:
难忘秋收日,霞飞九月天。谷黄米白品鱼鲜,灯下话丰年。
腊月思亲友,村前看夕烟。那山那水那梯田,处处动心弦。
(陈木云 吴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