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邱黎辉看中了家乡山林的宝贵价值,开始对父母经营的家庭农场养殖基地进行重新定位、包装,取名“樨鄉記”生态农庄,“樨为木樨,为桂花别名,鄉为乡村,有‘郎’的乡村有未来。”
□ 记者 陈春 通讯员 蓝怡俊
本报讯 在距离遂昌县城近40分钟车程的湖山乡长安村,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家庭农庄“樨鄉記”,近两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破旧的养殖场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农家乐,而这一切都是“少庄主”邱黎辉带来的改变。
邱黎辉是土生土长的长安村人,今年刚年满24岁,尽管脸上还带着稚气,但说起对未来的规划却思路清晰,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也是风风火火。
2017年,邱黎辉放弃了当地一家银行的稳定工作,选择回家创业。“老家的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最重要的是山里还种植了7000多棵桂花树,这样的‘宝藏’如果被埋没了,我觉得很可惜。”邱黎辉看中了家乡山林的宝贵价值,开始对父母经营的家庭农场养殖基地进行重新定位、包装,取名“樨鄉記”生态农庄,“樨为木樨,为桂花别名,鄉为乡村,有‘郎’的乡村有未来。”
当时,家人极力反对,邱黎辉将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制作成了详细的企划书,讲解给父母听,还开始尝试着在互联网销售土鸡,没想到原本只能在湖山销售的土鸡在朋友圈成了“网红”产品,不仅卖进了县城,还有不少杭州、上海的订单,农场的土鸡第一次卖断了货。父母看到了儿子创业的决心与能力,这才转变了态度。
有了父母的鼎力支持,邱黎辉放开了手脚,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原本脏乱、破旧的家庭农场改造成了崭新的农家乐,还增加了餐饮、观光、烧烤等功能。同时,他引进了新的土鸡养殖理念,土鸡的养殖容量也从原来的1000多只扩容至现在的5000只左右,接下去计划还将扩容至1万只。在邱黎辉的规划里,这里将会是一个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我从没想过养鸡场能做成现在的规模,更没想到这片闲置的百亩山林,能以这样的形式被盘活。”眼看着自家农庄的规模越办越大,邱黎辉的父亲邱金福乐得合不拢嘴。
邱黎辉的回乡创业,不仅让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周边不少村民也跟着“沾光”。海带排骨锅、番茄炒鸡蛋、香菇炒肉……饭菜香中,在樨鄉記劳动了半天的工人们歇了下来开始吃饭,他们都是湖山乡的村民,“我在这边每天有150块钱的工资,一年能有两三万元收入。”今年65岁的罗樟宝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如今他年龄大了,出不了远门,能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让他很满意。
“既能安心工作又能兼顾家庭,比在县城打工好。”一旁的谢新洪接过话茬,他是这群人中的包工头,原本在县城工作的他,在邱黎辉的邀请下,回到了家乡,如今一年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邱黎辉告诉记者,每年他要支付六七十万元的工资。
当理想照进现实,邱黎辉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今年他有了与他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有着多年电商从业经验的毛立华和有着设计、摄影、营销等技能的赖鹏飞,与他组成了一个个“70”后、“80”后和“90”后梯队,他们各有分工,未来将会在网络销售、营销宣传等方面开拓进取,对他们而言,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