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桑榆常青

农村搭铺久而成俗

上世纪40年代末,我参加革命工作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华东革命大学浙江分校几个月学习,返回入伍地景宁。被指派去城西、外舍乡的几个畲族聚居村庄蹲点,先后共5年。蹲点期间,搭铺成为常事。此后,长期在县、市党委部门和省级新闻单位工作,频繁下农村调研和采访,也少不了搭铺。对此,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经济贫困,农家衣食困难,睡眠用品十分缺乏。一般农家都只有少量自用破旧被子,褥垫则大多用稻草链。不少农户冬天缺棉被,有的全家一条被子,老小挤在一起;有的盖蓑衣、稻草链;个别甚至一生未盖过棉被。

那时,农家无力备客床,家中来客人,只有采取“搭铺”办法解决。老人拼老人,年青人搭小孩,同睡一个铺。遇到家中无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只得男女分分开,几个人挤一铺。农村民间搭铺流行很久,已成习俗。

搭铺对象有严格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间,仍延续此习俗。机关干部下乡,凡时间长者都自带铺盖,短期下乡则由村里临时安排“搭铺”。我蹲点几年,都是自带铺盖,但每到离村委驻地较远的小自然村开会工作,深夜回不了住地,就在小自然村搭铺。在党委部门和新闻单位工作期间,下乡到哪里,就在那里搭铺。“搭铺”形式虽无多大改变,但内容与之前相比,已大不相同。不像以前随便找个人,一搭了事,而是有严格要求,搭铺对象必须是贫下中农,很少与富人相搭,绝不与成份不好者搭铺。

搭铺者大都家庭贫困,被子破旧。由于是单身汉,床铺往往很脏。这些我全然不顾。当时比较年轻,睡得很晚,一上床就睡着,很少有失眠情况。一次与一村党支部书记、单身男子搭铺,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放在枕头底下的手电筒,竟然钻进了一只臭虫。臭虫之多,由此可见。只是这位书记白天劳动,夜里开会工作,太累了,睡得很香,未发现而已。又一次,到一个偏僻小山村采访,深夜找不到合适对象搭铺,只得与村中唯一一个最不讲卫生、最肮脏的单身男子搭了一夜。不料,这一搭,第二天发现身上传上了虱子。回到家,未敢上床,就换下全身衣服,让妻子用开水煮烫后,彻底消灭虱害,才避免传给家里人。

利弊相间利多弊少

农村搭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贫困落后的表现,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习俗。其最大的弊是十分艰苦,不清洁卫生,但对搞好工作,完成各项任务,却大为有利。利弊相间,利多弊少。

有利贴近群众,密切与群众关系。与贫下中农同睡一张床,彼此无隔阂,亲如一家。我入伍后第一次下农村,住在村农会主任家里,与他年轻的单身儿子搭铺。小伙子十分热情,性格开朗,很快混熟了。早上一醒来,小伙子就用畲语“老蔡(差),老蔡(差)!”不停地叫,听到我的答话后,便开始教我学畲语,从日常生活用语开始,一句一句地教。他爸妈与哥哥、嫂子,见我喜欢学畲语,也不厌其烦,随时随地教。学了一段时间,能基本听懂日常用语,并进行一些简短对话,为进畲村入畲家,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打从心里快乐。

有利了解群众,掌握农村真情实况,摸清群众思想脉博。与群众关系密切了,他们把你当成自己人,就什么话也会对你说。很多会上听不到的话,从“床上”听到了。由于情况明,蹲点工作,就更有针对性,写起新闻也更顺当。

有利净化思想,锤炼世界观。一次次搭铺,面对农村的贫苦和农民生活之艰苦,等于一次次受到深刻的阶级教育和党性锻炼,思想受到很大震撼,心灵得到洗涤,感情有了升华。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

事隔70多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群众已过上初步小康生活,农村不少地方办起民宿,“搭铺”已经销声匿迹。但“搭铺”作为精神财富,值得记取!

(市区 蔡德邻 89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4-16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91927.html 1 3 农村搭铺久而成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