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桑榆学堂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新译:

孔老师说:“(做一件事情)对于君子你要告诉他道义,对于小人你要告诉他利益。”

解读:

孔老师在这里又和大家讨论利与义的关系,同时讲的也是教育的方法,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于君子你要告诉他做一件事的道义何在,因为他们的人生观里道义是行事的最高准则,这与前面君子“怀德”“怀刑”是一致的,富贵虽为所欲,不以道义得之则不为也。而对于小人,要让他去做一件事,你只要告诉他利益何在,或者说利害冲突在哪里,因为他们是“怀土”“怀惠”,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这些就是小人的本性。

钱穆先生把这句话译为“君子所了解的在义,小人所了解的在利。”自从孔安国把“喻”注为“犹晓也”后,一直到朱熹等正统学者大都沿袭此说。然而,君子固然知晓道义所在,也知道利益所在;而小人既不知道道义所在,也未必知道利益所在。还有人把“喻”理解为关注,但是,孔子说这句话,也不会是关注这么简单,因为君子不仅关注道义,也关注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已。

回归到本义,需要对“喻”字作进一步的分析:“俞”本意为“捷径”“直接”。“口”与“俞”联起来表示“直接口头告诉”,如“比喻”,引申为“明白”,如“家喻户晓”;与之同义可通用的还有一个“谕”字,可以理解为用书面或口头的语言告诉,如“手谕”“教谕”。所以,这里应该是开导、告诉的意思。

回到教育话题,如果把谋生就业放在首位,大学教育就是鲍鹏山老师说的打工仔教育,而只有以道义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这就是现在普遍存在“高学历低素质”现象的原因。孔老师还说过,“放于利而行,多怨。”意思是说:“一切都依照利益来行事,容易招致怨恨。”我们一些人太信奉金钱的魔力,以为有钱就能搞定一切,却不知“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与孔老师这句话相似,西汉大儒董仲舒还说过一句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思是君子只重道义是非,而不计较利益得失。

淳熙八年(1181),朱熹不计较鹅湖之会的被冒犯,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专门讲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象山先生对当时读书人只重功名利禄的功利主义进行了抨击,朱熹和学生们听了后,认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盖听者莫不悚然动心焉”。

然而,时至今日,孔老师和陆九渊的教诲,一点都没有过时。

(卢朝升)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4-16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9191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