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孙女心切,今年春节前夕,我和老伴顾不上路途遥远,坐上了直达重庆的高铁。
两个孙女是双胞胎,2018年9月出生,请了两位保姆在她们的外婆家抚养。到重庆后,亲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然而没有想到,除夕之夜开始,为防控疫情,我们过起了宅家的日子。
和亲人们朝夕相处,温馨而快乐。孙女姐妹俩活泼、乖巧、可爱,又不乏灵性。别说红扑扑的脸蛋,圆睁睁的双皮眼,胖乎乎的小手,就那一歪一扭蹒跚学步的模样,也惹人喜爱。对于我俩的到来,除当日惊奇外,孙女俩并不感到陌生,总是微笑着面对我们。时下正值学话,学会的词汇不多,但“爷爷”“奶奶”却学得清晰而响亮,只要其中一个叫起来,另外一个也就立马叫起来,直叫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亲家的家是两层的套房。傍晚,我在二层的书房看书,孙女坐在一层餐厅的圈椅上由外公外婆喂饭,只要看到奶奶将面条端到桌上,两宝贝就会敏感地大嚷起来:“爷爷!爷爷!”催促着我下楼吃晚饭。好聪颖的孩子!
孙女才15个月,每天晨起夜寐、吃喝拉撒、咿呀学语、步履玩耍、活动安全,六位大人轮流看护,各显神通。即将退休的外婆是家里的“总指挥”,忙碌中总会挤出时间与两个外孙女一起做游戏,客厅里荡漾着欢快的笑声,外婆仿佛也回到了金色的童年。有时,任性的姐妹俩争夺同一个玩具,妹妹因“失败”而嚎啕大哭,外婆就趁机调解,一通劝说,便风平浪静,妹妹抱着“回归”的玩具,破涕为笑,又亲热地叫起“姐姐”“姐姐”!
奶奶是小学退休老师,和蔼可亲,有时会伸出两个食指,边唱儿歌,边在孙女的脸部比划着:“对对虫,对对虫,小鸟飞来啦!飞呀飞,飞到哪里呀?飞到宝宝的额头上,飞到宝宝的鼻尖上,飞到宝宝的小手上。噗,又飞走啦!”奶奶最后做出小鸟飞走的滑稽动作,逗得两宝贝哈哈大笑。
三餐喂饭可不容易。若是遇到姐妹俩不吃饭,“管后勤的”外公就会在米饭上再夹上一点她俩爱吃的菜肴,嘴里喋喋不休地叫着:“快吃,快吃!再不吃就给小猫吃啦!”并张开大嘴做出吞食的诙谐动作,哄着、诱着,硬是将“光盘行动”坚持到底。
下午四点左右,姐妹俩玩累了,就爬上轮椅车,大声嚷嚷:“爸爸推!”“爷爷推!”此时的两位大男人,如同得了奖赏,“嚯”地从沙发上弹起,高兴地当起了“推车手”,在大客厅里兜圈圈,姐妹俩欣喜地叫着,不时还来个欢快的飞吻,兴奋极啦!
宅家而居,对于一位大型央企科研团队的“工作狂”爸爸,似乎是一种煎熬,然对于两位女儿来说,却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陪伴。这位曾经“失职的爸爸”,终于伸出粗壮的大手,时而把女儿高高举起,欣喜地左右逗趣;时而紧紧地把女儿抱在怀里,亲吻她的脸颊,在亲密的互动中,放飞愉快的心情,将父爱深深植入女儿稚嫩的心田!
母爱是至高无上的,谁也替代不了。家中最忙的,自然是孩子的妈妈。她会打开瓷器小白兔玩具的音乐开关,打着拍子,让两个女儿侧着腰身,摆动双手,随着优雅的乐曲舞动;她教两宝贝看图学话,将“记忆曲线”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极致;她向宠爱逆袭,从不去搀扶学步跌倒的女儿,却大胆鼓励她们钻进茶几底部艰难地取出玩具。最让我欣慰的是,这位年轻的妈妈以墙壁为银幕,用幻灯机为女儿播放《萌鸡小队》《小猪佩奇》等童话片,懂得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象,去开启女儿朦胧的心智……近距离的观察和交流,让远道而来的公公婆婆对眼前这位“学习型”的儿媳妇有了全新的认识,深感踏实并由衷地敬佩。
45天后的三月初,全国新冠肺炎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新年前来照管孙女的儿媳妇的小姑也已到达,我与老伴携带着绿色“健康码”,满载着浓浓的亲情,终于回到秀美的丽水。
(市区 潘思斌 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