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因食五谷杂粮难免会有生病之时,偶染微恙,切忌生气烦恼,最好的办法是静养和读书。
2014年,我因腰椎间盘突出住院动了手术。出院回家卧床静养50多天,寂寞苦闷得慌。中秋夜晚,我突然想起苏轼有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于是,小心翼翼地下床来到书柜旁翻阅藏书和本人的旅游笔记。当我翻到北京旅游那一页,有关记述北京潭寺柘有一副题弥勒佛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回味此联,是因为作者用“移情”法,既在说大肚佛,也在说人生,人应该用博大的胸怀去笑纳生活。要宽宏大度,遇着不遂人意的事,要善于转移情绪,善于制怒息火,解忧消愁,善于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解,使心境平静下来,消除不利于健康的情绪。
在卧床静养的日子里,我读了好多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史记》。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任太史令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狱,遭阉割。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司马迁用自己火热的笔呐喊着江湖的渴望,鞭笞着庙堂的丑恶,同情着百姓的苦楚,悲号着人间的不公。《史记》读来让人酣畅淋漓。司马迁那视死如归的浩然之气真把我区区腰痛驱逐得无影无踪。
读书能养心疗病。因我术后并发小腿持续疼痛,且恢复期缓慢,精神老是萎靡不振,读了《菜根谭》,作者以格言警句的形式,说出了作者在人生许多方面的感悟体认,那就是劝诫人们面对疾病要宽宏大度,读书重养心。《古今医统》也指出:“常疑必为心病。”情感情绪无时无刻不对人生发生影响。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当心理的与生理的变化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时,人的身心状态良好,心情愉快而激昂。当不良情绪使内脏发生过激时,内脏器官的功能则发生紊乱。因此,只读书而不养心,只养形而不养神,遇不遂人意的事,心情就忧郁、沉闷,甚至陷入长期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必然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读书养病。好书如药,读一本好书,使我从病痛中寻找高雅情趣,对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有了更多的理智认识。读书养心,能够净化你的心灵,放松你的心情,既养心又养神,无时无刻令你满意。养病与书为伴,获取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别有一番情趣!
莲都 王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