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桑榆常青

  旧时青竹村经济生活窘迫困苦,人们衣裳单薄,穿的衣物常常是补丁加补丁,有的人家孩子多,老大穿了又给老二穿。难得过年添套新衣服,平时舍不得穿,节日、重大活动或出门做客才穿一两回,青竹土话叫“出客衣”;更没有能力添置毛线衣、大衣、风雪衣、皮衣和棉袄,深冬初春寒冷,只能用火笼来取暖驱寒。火笼御寒,不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反映出青竹人的聪明才智。

  火笼,青竹人冬天必备的取暖“神器”,有其历史和文化内涵。青竹的火笼是用毛竹编制的。编制火笼并非易事,要手艺精巧的人或者篾匠才能做成。

  首先是选毛竹。一般选用生长3年左右的完好无损的毛竹,无尾巴的毛竹没有用,破不出好篾来。最好是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山场,枝条软软的,竹皮柔柔的,有韧性而富弹性的,弯曲度好又不易折断者为佳,且毛竹的环节越疏越好。这样的毛竹编制成的火笼显得美观大方、轻巧耐用。

  其次是剖竹破篾。别看剖竹“哧哧”很好玩,其实是门大学问。篾片去黄取青,宽窄适度,厚薄适中,且要均匀,如果破成“猪头片”“薄刀嘴”,那将影响火笼的质量与美观。剖竹破篾是编制火笼能否外表美观、精致得体的关键,体现真功夫。编制篾纂,无论大小,纂壳均用24根竹篾,而编制火笼则不同,陶土烧制成的火笼甑(即装炭火用的陶碗火盆)无论多大,至少要21根才能制成,逢三进位,24、27、30、33根竹篾,篾数等于或少于21根,编制的火笼很粗糙;多于30根,火笼就越细密越精致。

  再次是编制。篾片剖成后,刨去竹青,认真抛光,再根据火笼甑的大小,扎一个篾箍,从3根竹篾开始叠出火笼口,至30根完成,然后内卷编制,在笼中置上火笼甑,再套一个篾箍用以固定,接着继续编制笼身、笼底,扎底口,打三彩。这样,一个口大腰细底部稍宽的火笼就基本成形了。最后在外侧中间位置,安上由三根细竹条扎成绳索一样的拱形桥状火笼柄,一件美观实用的民间手工艺品才算完成。当然,能称得上艺术品的火笼,一定是心灵手巧而又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或篾匠编制的,新手难以做到,我小时候曾经学做过一个,虽做成了,但样子却难看。

  火笼编制好后,即可放入滚烫的炭火。炭火则多取自日常烧饭灶台内的明火,明火不够,也可添加储存冷却的木炭。上面用热炉灰盖住,闷住明火,既可保住笼内的热气,延长烤火时间,又能避免火笼烫坏和手脚烫伤。火笼,除了小孩之外,几乎人手一个,用以取暖。

  冬日的青竹人,尤其是老年人,串门访友也不忘提着自家的火笼去,有“寒冬送暖”的寓意,大伙拎着火笼一起聊天、玩牌、纳鞋底、喝咸菜茶,其乐融融。村中,老年人还喜欢带着一个火笼,聚在村中桥头亭里(这相当于当今网络的论坛)谈天说地,也有人说笑话,可有趣呢。正与《清稗类钞》记载的“冬日,人皆携一火笼,以竹编为笼,内置火钵。以御寒,乐而忘归”情景一模一样。在缺衣少食,而且还没有电热毯、电暖瓶等保温设备的年代,火笼成为冬天青竹人家里必备的生活用品。这种长寿的取暖“神器”,其实有着浓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取暖,也可以在火笼里煨豆,还有一个烘干的功能。如三四月份阴雨连绵,大人衣服没办法晒干是小事,婴儿的尿布没得换洗可是大事。年轻的妈妈们将小板凳倒过来支成架子,利用火笼来烘干尿布等,既能烘干又可杀菌,成为母亲的好帮手。火笼,就这样最大限度地送暖发热着,成为青竹村民们的至爱。留守老人们,至今仍然在使用。火笼在青竹还有其特殊的民俗文化内涵。如女儿出嫁时,火笼是嫁妆之一,不可缺少,娘家人要准备一对火笼,里面放两包炭和两双染红的鸡蛋,寓意是女儿把娘家的火种和父母的温暖带到男方家里,一辈子过红红火火的日子,另外,也让女儿永远不忘娘家,娘家人的疼爱如火笼。有的人家讲究一些,请手艺好的篾匠师傅编制火笼时,还在其外壳编上一些诸如“白头偕老”“年年有余”之类的吉祥话,以图吉利和兴旺发达。

  (庆元 毛茂丰)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01-13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7459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