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春 通讯员 傅长琪
每天清晨,在遂昌革命纪念馆,86岁的管理员、老党员朱宗鹤迎着朝阳,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没有伴奏音乐,没有观众注目,一个人的升旗仪式已经举行了6000多次,整整17年没有一天间断过。
日前,朱宗鹤成为2019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提名候选人,是我市唯一一个候选人!他的事迹短视频也在“浙里最美”抖音号的“合集·浙江骄傲2019”中上线,希望丽水网友为老人的行为加油点赞!
因为心中有信仰
所以风雨无惧
初冬的早晨,透着些许寒意。遂昌革命纪念馆管理员、86岁的朱宗鹤早早地起床,一个人绕着革命纪念馆转了一圈,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上午8时许,他走出纪念馆的圆门,来到8米高的旗杆前,像往常一样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然后静静地仰望,庄严敬礼。这期间,没有音乐伴奏,也没有观众注目。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朱宗鹤居然已坚守了17年,足足6000多天。屋内的文件柜中,换下来的24面国旗见证了他的坚守。
冬天上午8点,夏天上午7点半,国旗每天都会在纪念馆门前升起来。“看见国旗升起来了,我心里就特高兴。”朱宗鹤说,天安门每天都要升旗,这里是革命旧址,国旗也一样要升起。
2009年4月,朱宗鹤因病不得不去杭州住院治疗10多天,临走前,朱宗鹤一直惦记着升旗的事。他找到肢体残疾的朋友肖品宝,一再叮嘱:“老肖,你只有一只手,升旗降旗不方便,但无论如何,每天早上,国旗一定要帮我升起来。”
升旗,在朱宗鹤心里的分量是沉甸甸的。自2002年以来,纪念馆上空的国旗已经换了25面,钢铁结构的旗杆换了4根,拇指粗的旗绳断了4条。“换下的一面面国旗我都会叠好放在文件柜中,哪一天我不行了,就传给接班人。”
岁月见证初心
希望这个传统一直传承
每面更换下来的国旗边上,朱宗鹤都会标上使用年份。“《国旗法》里规定,旧的国旗是不能用的。”朱宗鹤说,为了升好国旗,他跑了好多地方,去查《国旗法》。以前,纪念馆里面的旗杆八米高,后来,旗杆挪到院子外面,换得更高了,也更庄严了。
此外,朱宗鹤还保存了32本沉甸甸的留言簿。只要有游客来访,临走前朱宗鹤都会邀请他们在留言簿上写点什么。“今年以来,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厚厚的本子很快就写完了。”朱宗鹤说,“这些是证明他们来过的最好印记。”
翻开纪念馆内的留言簿,上面写得最多的内容便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朱宗鹤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前来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的团队络绎不绝。
“开始了,你就要坚持下去,不但要将信仰守住,还要去践行。”朱宗鹤说,他的初心就是要让浙西南第一个县级党支部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对他来说,扛在肩上的不仅是国旗,更是一种使命担当,正因为内心有了信仰,所以风雨无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朱宗鹤变得更加忙碌。“白天,很忙!客人一来,我就要接待讲解;晚上,客人走了,我就一个人看书学习。”朱宗鹤说,他22岁就入党了,党员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成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时间砥砺信仰,让岁月见证初心。”朱宗鹤有个愿望,就是坚持把国旗升到建党100周年。
平凡的事迹
感动了全国无数网友
今年6月13日,修葺一新的泉湖寺以遂昌革命纪念馆的新面貌重新开馆,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朱宗鹤的故事也被更多人所熟知。
朱宗鹤的事迹短视频,也不止一次登上各大网络平台广为流传,他作为满满正能量的“网红”感动了全国网友。
今年上半年,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视觉中心策划拍摄了视频《一个人的升旗仪式》,登上学习强国APP。7月1日晚,共青团中央微博发布该视频,随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央媒也纷纷转发,为朱宗鹤点赞。短短两天时间里,该视频播放量已达270余万,微博话题#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有近800万的阅读量,无数网友被朱宗鹤的行为感动。
今年9月22日,在第二届世界丽水人大会上,朱宗鹤获得了“丽水之干”杰出人物光荣称号。他用17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只是一个普通管理员,做的是自己分内的事,对照自己的党员身份,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朱宗鹤说,“只要能走动路,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人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