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启珍
本报讯 12月21日上午,处州晚报“我和我的祖国”朗诵会第65场活动,在丽报集团大楼六楼举行,20多名朗读者在雷法全老师的带领下朗诵《做个中国人很美》《不忘初心是个什么样子》两篇文章。
本场活动的两篇朗读篇目,文字优美,很有文学韵味。其实,有很多朗读者就是因为喜欢读书、喜欢文学,所以喜欢来参加朗诵会,朗读者张丽青就是这样。生于1966年的她,从小就是一枚“书虫”。她还记得,小时候他们家住丽阳门附近,有人经常在城墙的墙洞里摆书摊,一分钱能看上两本。
“那时候我还不识字,看的是图文并茂的小人书,窄窄的一本,虽看不懂文字,但看图也能猜出七八分意思,因为书中正、反人物的形象是泾渭分明的。”张丽青说,在还不识字的时候,书本对她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有一年,她因为身体原因休学,跟在在乡下卫生院工作的母亲身边,没什么书可以看。“书瘾”犯了的时候,她甚至连那些难懂的医书都仔细翻看了一遍。
“什么书都喜欢看,只要一看到文字,内心就感到很欣喜。”张丽青爱书成痴,几十年从未中断阅读。在市供排水公司工作期间,还经常在内部刊物《处州水报》上发表文章。
2016年2月,由于连遭家庭变故,张丽青的人生陷入了低谷,她的内心十分苦闷。“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呆在家里,不想出去也不想见外人。”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清明节那天晚上,她含着热泪写下了《又见清明》这篇文章,用文字倾诉对逝去双亲的思念。这也是她发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的第一篇文章,那时,她的朋友圈只有28个人。
由于感情真挚,文字优美,这篇文章受到了朋友们的一致好评。还有人把文章转发到其他微信群里,不少喜欢文章的陌生人开始成为张丽青的粉丝。这给了张丽青很大的鼓舞,她渐渐从生活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并把生活重心转移到写作上来。到了年底,她一共写了400多篇文章,朋友圈里的粉丝已达2000多人。
后来,张丽青经常在《处州晚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去年,她加入了市作家协会、市诗词协会和市南城诗社等文学团体,还成为了少微书院的办公室主任。回顾这段历程,张丽青最感谢的还是文学。“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有意义的,它们会在你心中凝聚起一股力量,让你哪怕倒下了,也能站起来。”张丽青说,当时写作就像一根拐杖,搀扶着她重新站了起来。
现在,文学与写作更像是她的一个好朋友。“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能沉下心来,手执一书,身心归一,静静地读书、撰文,是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难得幸福。”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也正是对文学和阅读的热爱,让她成为了“我和我的祖国”朗诵会的常客。“在这里,一篇篇美丽的篇章被吟诵出来,是对文字的另一种咀嚼,别有一番滋味。”张丽青说,她会一直以文学为友,与朗诵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