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刊文对微信工作群里的不良现象进行抨击。文章说,有些单位,该打电话确认的不打,该发公函签收的不发,工作通知都在群里发,害怕错过消息只能频繁看手机;有些单位完全没有“下班”概念,任何时候都可能通过微信下达加班指令,让人“焦头烂额”。而福建省启动的精简微信工作群行动,在网上收获了不少赞声。
确实,微信工作群如今几成过街老鼠。主要是它给人带来了太多乏累,不单是眼睛的,还包括心理的。微信工作群本该用于开展工作,但日子一久,多了许多与工作不相关、与大家不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来,布置工作的倒是省力了,被布置工作的则被工作群“绑架”,或被无用信息骚扰,浪费精力、身心俱疲。
比如在群里给某人发个通知,本来与你无关,但怎么知道与你无关?总得看一看吧!这看来看去,就浪费了许多精力。还有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秀加班、摆样子的“秀场”。种种变异,真是让人看着心累。
当然,微信工作群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方面,效果是很明显的。指头点一点,一大批人共享信息,不仅省力,还省时间、省成本。譬如发一个文件,如果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寄送,就很麻烦费时,用微信工作群可简单多了,往上一传,全知道了。
所以,微信群不该被一棍子打死。这就像新媒体出现时,许多人认为传统媒体可以退出舞台了,但实际上新媒体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难道也要退出舞台?未免太极端了。微信工作群亦如此。
怎么办?要整治。让微信工作群尽量回到简单干净的状态,需要定一些规矩,用规矩约束群成员的行为。同时也需要整顿群成员的思想。思想没毛病,异化成夸夸群、秀场、广告群的工作群自然会慢慢变回原状。
微信工作群需要合理使用,比如有些只是个别人需要知道的工作,就别往群里发,免得对方难找,还骚扰他人。有些着急重要的工作,发到群里后,一定要确定对方收到,否则很容易误人误事。12月6日,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两名铁路员工被突如其来的高铁列车撞轧身亡,就是微信群指令未看到酿成的悲剧。教训深刻,必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