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过去了,跟随父亲教牛学犁田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童年时,家里养的一头母牛生了一头毛色浅黄的小牛牯,我们叫它“小黄牯”。小黄牯调皮可爱,我常带它去放牧,一到田野,它就东奔西跑,玩得不亦乐乎。冬天,我将浸透的马料豆裹在稻里喂它吃。它对我特别亲热,常用舌头舔我的小手、脚背,是我亲密的朋友。
1945年春天,小黄牯两岁多,父亲告诉我:“割些嫩草回来,明天早上喂小黄牯,要教它学犁田了。”下午,我割了一大捆嫩草回来。
“小牛是怎么学会犁田的?”这在我心中是个谜,一定要去看看。第二天一早,我把小黄牯喂得饱饱的,父亲背着犁,祖父牵着小黄牯出发了,我也一路紧跟着。
“教牛学犁田的时候,是不能有旁人看着的。”
“为什么?”
“小牛怕羞,一看到别人笑,就不肯学了,你不能去。”父亲厉声说。
“我要去!我要去!”我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前往。
“让他去吧!”祖父对父亲说,同时叮嘱我:“教牛犁田时,你只能静静地看,不能说话,更不能笑,听见了吗?”
“听见了!听见了!”
我默默跟在小黄牯身后,过了汀步桥,不久就到了自家田里。父亲将犁插入泥土,祖父先给小黄牯的肩头按摩几下,套上轭,边套边念:“上犁上耙,放尿放屙!”连念几遍,小黄牯真的撒了尿,祖父便拉着牛绳在前面走,父亲掌犁紧跟在后。沉重的牛轭,压在小黄牯稚嫩的肩上,疼得它跳了起来拼命挣脱。
“牛哪能不耕田?不要怕苦,好好学!”祖父边劝告小黄牯,边将轭重新套上,但刚拉了几步,又被它挣脱了。这时,祖父举起手中的竹枝,狠狠地抽了它几下。这下,小黄牯老实了,套着轭艰难地往前拉。祖父边拉边说:“向左、向右、向前。”引导它一路向前。
眼见小黄牯被竹枝抽打,我心痛极了,但又不能开口,只能默默看着。
拉了几圈之后,小黄牯领会了要领,拉得顺利了,过了一阵,祖父卸下轭让它休息,我赶紧给它喂了些嫩草。随后,祖父又给它套上轭继续拉犁,这一次小黄牯不再挣扎,勤勤恳恳地埋头拉犁……每隔几小时,祖父就让它休息一会儿,我一看,小黄牯的肩膀红肿了,父亲将菜籽油涂在它的肩膀上轻轻地按摩,我则给它喂食稻草裹马料豆。
第二天接着“上课”。起初,祖父在前面拉着它学犁田,渐渐地就放手让它自己拉犁,由父亲指挥:“向左、向右……”
经过七八天的调教,小黄牯就学会了拉犁的各项技术,第二年就成了犁田的主力军。
(市区 刘梦熊 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