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直 一言
缙云16岁中学生因一次考试没考好,挨了父亲的责骂后离家,走上了绝命路……看完处州晚报对于这件事的报道,不由让人发问,孩子为何如此脆弱,酿成“少年血”的原因又在哪里?以余之见,缘由虽多但主要在于:父母的冲动,以及孩子面对竞争压力缺乏应对的准备。
不得不说,不少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难免因焦虑而导致冲动的错误。冲动之后又后悔,后悔过后又冲动,许多家长就是在这反反复复中,变成了推动孩子疾行的动力。于是,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已经忘记了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与节奏,让孩子真的像个孩子,让童年真的称得上童年。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已经忘记了尊重孩子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忘记了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成就感,而应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牵着孩子走得太急、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教育,究竟从哪儿出发,又该去往何方?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品没有生命,农作物则相反。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在每个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唯有以自由为土壤、以尊重和爱为阳光,才能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健康生长,才能在潜移默化与润物无声中,让心灵更丰满、人格更完善、个性更彰显。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有谁见过马拉松运动员上场就冲刺?马拉松拼的不是短程爆发力,而是恒心、耐力和体力,绝不会在起跑线上定输赢。
已经有越来越多案例告诉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否,要用孩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等多角度来打量。然而,放眼周围,一次没考好就责骂甚至动武的家长并非个别。一步紧赶着一步,本该自由无虑、多姿多彩的花季全被压力山大的学习所取代。焦虑的家长猛踩孩子的人生油门,一边心疼孩子的辛苦,一边却无奈地被裹挟前行。
过度的焦虑与攀比,带来的一定是伤害——对于孩子个体的伤害、对于家庭氛围的伤害、对于健康成才理念的伤害。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成长、成才、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期待更多的家长能让孩子慢下来,在属于孩子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出长度,走出宽度,走出多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