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蓝倞
本报讯 “乍看像母鸡,再看像只猫,一扭头却是张‘猴脸’。我看它受了伤很虚弱,于是带回家观察。”上周六,松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林公安民警孙庆伟在松阳县叶村乡松山村的田边沟渠中发现一只“怪鸟”,他猜测这只长相奇特的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
昨日,晚报记者在松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巡查大队看到了这只丑萌的怪鸟。它有着扁平的面盘,酷似猴脸,深圆的大眼睛犀利有神,羽毛呈黄黑色,从背后看像只玳瑁猫。
孙庆伟告诉记者,上周六下午他在地里干农活时,突然发现田边沟里有东西在动,过去一看,只见这小家伙匍匐在地,人靠近了也没有躲开,显得比较虚弱。
“小家伙转过脸来,面部是桃心的样子,这长相一看就不是普通鸟类。”孙庆伟说,因为人靠近了它也不走,于是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鸟的翅膀似乎受伤了,所以行动很迟缓,“于是我找了个箱子把它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孙庆伟给这只“怪鸟”喂了水和肉。“猪肉切成小块,它吃,水也喝,但是翅膀张不开。”孙庆伟查了查资料,猜测它可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
随后,孙庆伟联系了松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巡查大队的同事。经松阳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作人员鉴定,确认了这只鸟是猴面鹰。
当晚,孙庆伟便将猴面鹰送到了松阳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或许是感受到孙庆伟的善意,性情凶猛的猴面鹰全程没有做出任何防御行为,反而比较温顺。
“送过来的时候,这只猴面鹰的翅膀确实受了伤,但精神状态不错。”巡查大队工作人员柴松伟告诉记者,这只猴面鹰左侧翅膀无法正常张开,不过骨头并没有折断,应该是不小心撞伤了。随后,专业人员将其带回家小心看护。
昨日下午,这只猴面鹰的伤情基本好转,柴松伟一行便带着它来到孙庆伟发现它的地方附近放生。“我一松手,它就自己蹦跶走了,恢复得不错。”看着猴面鹰回归大自然,一行人总算松了口气。得知这个消息,孙庆伟也十分开心。
柴松伟告诉记者,猴面鹰在过去较为少见,但这几年救助的猴面鹰越来越多,今年就救助了好几只,“这说明丽水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猴面鹰有什么生活习性呢?记者请教了丽水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李烜。据李烜介绍,猴面鹰学名草鸮,又称猴头鹰,栖息于开阔的原野、低山、丘陵等地,性格凶猛,平时主要以鼠类和野兔为食。“猴面鹰最喜欢待在蕨类密集的草丛里,昼伏夜出,脸部特征非常明显。市民若在野外遇到猴面鹰,请不要惊扰它,让它待在草丛里就好。如果发现猴面鹰需要救助,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李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