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瓯江派副刊

乡愁故人远

  颜冰峰(市区)

  连绵的碧湖群山底下,有一个小村庄叫岑口。粗糙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口,清澈的小溪沿着村庄蜿蜒而过,青翠挺拔的大树扎根在小溪旁,虬劲的枝干展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沿溪有一座不起眼的四合院,见证了爷爷奶奶一辈子的岁月,也承载了我整个童年的记忆。

  厚重的木门,溪边的零星繁花,爷爷奶奶的悉心守护,还有一位邻居老爷爷。

  印象中,老爷爷很高大,他的面容已有些许模糊。小时候,听奶奶说,老爷爷年轻时被国民党抽壮丁抓了去,劫后余生得以逃脱。不谙世事的我追问奶奶:“为什么老爷爷没有脚趾呢?这怎么走路呀!”老爷爷的十个脚趾头都只剩下半截,甚至连这残缺的半截也都连在了一起。“他逃出来后,赤脚在雪地里跑了几天几夜,逃到家时,双脚已经冰冻僵硬,他母亲用烧沸的水直接淋了上去……”奶奶搂着我,用脸颊贴了贴我的脸。

  因为腿脚不便,老爷爷很少外出,整日呆在院子里,闲暇之时,大家围坐着聊天,他总会津津有味地讲起一些革命故事,有他听闻的,也有他亲眼目睹的,我也总是听得入迷。偶尔,他也会黯然回忆起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苦难经历:被抓后,没有人身自由,被人任意鞭打捶辱,白天不停赶路,晚上睡觉时和其他被掳的人围坐一圈,旁边有人拿枪看着,有人逃跑就开枪,可还是不停的有人逃跑,抓回来的就会被打死、架在火上活活烧死。“娃儿,共产党好啊,咱现在的日子幸福呀,老百姓不用再提心吊胆过日子,这是多少抗战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后怕之余,他也总是庆幸如今日子的安定,也常常嘱咐我要好好学文化,长大后也要努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老爷爷终身一人,住的一间小屋就在四合院大门的边上,与大门之间隔着泥土垒砌的灶台。小屋简陋地只有一张板床和两只叠放的木箱,灶台边上一张破旧的木桌靠着柱子摆放,好像没有柱子倚着随时就会翻倒。柱子上钉着的铁钉已经生锈,尼龙绳拴着的酱油瓶挂在上面。入目的一切,就是他的家和所有的家当。

  在老爷爷家吃过几次酱油饭,虽然没有猪油,米饭有些干涩,但我吃得津津有味。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全家老小早已把老爷爷当作亲人一样。爷爷奶奶会把平时吃的、用的和他分享,父亲在年底给爷爷奶奶送去大米和柴火时会算上他的一份,母亲也会在集市里买布料给他做新衣裳。有一回,我看到他踉跄地抱回一捆干树枝烧火,此后我便时常在天气晴朗的午后,提着篮子去门前的柿树底下捡枯树枝,想到能给老爷爷多添些柴火,就一点都不觉得累。老爷爷过得清贫,但在大年三十那天,我总能收到他用红纸包裹着的2元压岁钱,把这珍贵的压岁钱紧紧握在手心里,望着他佝偻着背,步履蹒跚的背影,年幼的我心里竟也泛起阵阵酸楚,有了心疼的感觉。

  当我看到四合院正堂放着的棺木时,他已经永远的离开了,那时我才刚上小学。含泪送别,我就想,为什么不再等等,等我长大了给您养老送终呢!

  四合院里,燕子上下翻飞,在房檐下衔泥筑窝,秋日的斜阳把大门上的毛主席语录映照得更加耀眼,只是再也没有那个老人,炎炎夏日时摇着蒲扇坐在竹椅上乘凉、大雪寒冬里裹着军大衣坐在火炉边取暖。想起那些革命故事,老爷爷,您就是我“红色精神”的引路人。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党旗下成长,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变迁。您可知道,现在的大中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今天的丽水热土上,掀起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热潮,处州大地上,革命火种星星燎原。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您没有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革命精神也将代代传承。

  我站在四合院门口,百感交集。在故乡的那片沃土上,那山、那水、那些人,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12-02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62450.html 1 3 乡愁故人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