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惠珍 杨冬梅
本报讯 清晨5时许,庆元县松源街道牛路洋村的练奕标来到离家不过20米的庆元县练奕标家庭农场,穿行于稻田、鱼塘之间,查看田螺、泥鳅的成长情况。
庆元县练奕标家庭农场的“有机水稻-田螺(泥鳅)”高效农业生态种养技术示范项目是利用田螺、泥鳅、水稻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在稻田里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稻田里的杂草、害虫、浮游生物等能成为泥鳅、田螺的食物,田螺、泥鳅可净化稻田水质,产生的排泄物可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
“一开始租了5亩稻田养草鱼,那时觉得养几十斤就很满足了。没想到发展到现在已经100多亩,单是6亩鱼塘就有7000多斤鱼的规模。”练奕标说,为了做好这件事,他购买了最好的鱼苗品种,还到松溪、丽水等地学习稻田种养技术,努力提高种养技能。
从2015年成立至今,练奕标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田螺和泥鳅养殖与销售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目前家庭农场共流转100亩进行种养,其中水稻套养田螺、泥鳅高效农业生态循环种养面积40多亩,泥鳅养殖2亩。
“去年一年,泥鳅累计销售1000斤,鱼累计销售3000多斤,田螺累计销售1000多斤,稻米累计销售1万斤。预计今年农场的纯收益可超过50万元。”练奕标说,稻田种养模式不仅减少了水稻病虫害,还降低了生物农药和有机化肥的使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真正实现“一田三收”。目前,农场建成了200多平方的管理房,鱼塘间道路也进行了硬化,这更加便于管理农场,对未来也更加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