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特别报道

  □ 记者 刘烨恒

  2018年12月,在第五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上,王华平的《群》系列作品,以敏锐而独到的观察,撬动了观众对日常生活的认知和感受。在今年的丽水摄影节上,王华平带来了《群》系列作品的“升级版”——《幸福Happiness》。

  “我到丽水摄影博物馆工作已经6年了。6年来,总有一群大妈,每天雷打不动地在博物馆前的广场跳舞、排练。”单位门前的这群大妈,引起了王华平的思考,2016年底,他决定开始长期关注身边的这个群体。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妈们的生活,王华平加入了大妈们的微信群,与她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此期间,王华平逐渐开始挖掘并梳理这个群体的历史影像资料,收集群里的日常照片,并为她们拍摄了大量的活动照片以及动态视频影像。

  “在我眼里,她们虽普通、平凡,却具有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她们才是当下生活的典型样本。”王华平希望通过较长时间的持续关注,引发人们对摄影与当下生活、时间生命等话题的探讨与思考。

  在最初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王华平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出生于景宁一个偏远山村,读书时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那时候,一心只想着毕业后去学习修理电器。”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画室看到一幅素描石膏头像示范画‘伏尔泰’。”偶然看到的素描,激发了王华平对美术的强烈兴趣。经过在缙云工艺美术学校的学习,王华平考上了国内顶尖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我们专业与摄影系在同一个院子里,一起吃住的同学,也是摄影系的,大家经常会一起交流,我还常常去选修他们的摄影课程。”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王华平发现,艺术创作并非是孤立、单一的,而是需要融合各个艺术门类。与美术一脉相承的摄影,就此进入了他的人生。

  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王华平回到了母校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担任摄影教师。“我记得很清楚,那几年平均每天要拍摄89张照片。”期间,他为学校里近百名老师,以及来到学校摄影棚的人们拍过照片。“当时,学校对我要求很严格,进入影棚10分钟、甚至是5分钟,就要拿出一本像样的相册,这样的经历,为我的摄影技术打下了基础。”王华平说。

  同大多数摄影爱好者一样,王华平从研究摄影的器材、技术开始,逐渐接触了摄影理论层面上的知识,不断开阔眼界,提升对摄影的认知。2013年,摄影技术渐趋成熟的他,被调入丽水摄影博物馆工作,并开始参与丽水摄影节的筹备及运营工作,今年已经是王华平参与的第四届摄影节。

  “虽然累,但我们乐在其中。”王华平说,多年下来,随着组委会团队经验的积累,今年的丽水摄影节将更好地呈现出摄影师们富有特点的作品,并成为广大摄影爱好者的交流平台。

  此外,作为丽水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会长,今年以来,王华平还和其他协会成员发起了“明室”论坛系列活动,为摄影爱好者们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台,至今已经举办了33期。“我们的活动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没想到第一场活动就来了一百多人,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人次参加了活动。”王华平说,得益于丽水摄影节多年的积累,“明室”论坛系列活动,得到了全市广大摄影爱好者们的欢迎。

  “接下来我们还将提炼活动的成果。”王华平希望,借助“明室”活动,进一步助力丽水摄影节,发挥丽水作为全国摄影之乡的引领作用,“让更多人的摄影思想产生碰撞。”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10-30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52255.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