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桑榆情大作

  1970年,我们全家下放农村,期间我才认识了“猪”。那时候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饲养成长后的猪,可以出售卖钱,也可以自留一些食用。

  我们家也学着试养了两头黑毛猪,一头肉猪一头母猪,那年刚好我在上小学,几乎每天的清晨上学前,傍晚放学后,哥哥姐姐会带着我到田野里,帮着父亲去找点猪草回来,有时摞了一筐洗净后,然后放在大锅里,渗进一些谷糠,煮好后倒进猪的食盘里,看着猪摇头晃脑拱着猪草吃得开心,那有滋有味的样子,很是让我有点羡慕。

  在农村的田头山野里,可以给猪食用的草料其实还是很多的,那些杂草是随季长盛的,猪吃的是“百草”,几乎不会断档的,加上我们自家种植的食用植物的“边角料”,从十几斤的幼崽猪,长到成年猪,确实要许多草料的。虽然那时候用草料饲养的猪没有现在用精饲料饲养的猪成长得快长得肥,但那些“猪食”可是真真实实的“绿色食品”,完全的纯天然。也难怪那时候的猪肉食用起来,会感觉到肉质肉味的特别。

  在当时,猪确实是“农家一宝”。并且养猪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首先,养猪虽然累但能增收,农民的生活水平会得到改善。无论是养育“幼崽猪”还是饲养的“肉猪”,出售后农民就会有收入,有的为了给家里的小孩添新衣买新鞋,有的为了买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还有的为了盖新房讨媳妇办嫁妆。

  其次,因为我们大家在自留地里种植的一些食用植物的“边角料”,比如扔弃的菜叶瓜果皮等等,都是猪的“最爱”,所以那时根本就没有“厨余垃圾”可以扔弃的。而生活垃圾,大多就直接倒入猪圈里,任由猪拱来拱去尽情挑拣,猪其实真的很聪明的,能吃的被吃掉,不能吃的就弃之混入猪粪,和着猪圈里的那些铺垫的稻草,任其踩踏形成“猪栏粪”,最后成为我们农村田地里的上好的有机肥料。

  还有,我们有了那些“猪栏粪”,会在生产队长的统一指挥部署下,齐心协力为田地进行积肥、施肥、追肥,因为这些“猪栏粪”的使用,田地可是肥力实实足足的,而且土壤是越种越熟的,抓一把泥土简直就可以捏出油水来,农村土地决然不会有现在的“板结化”现象(因为长期作用化肥的结果)。

  猪多肥多,肥多粮多,那时我们下放的农村,一年可以种两季水稻,快到冬季时还可以种植一些小麦或油菜等农作物,那些农作物成长得绿油油的,成熟时金灿灿沉甸甸的。

  回忆当年的养猪,自然会结合起现在农村的许多情景,如今,我们农村的农民们已经不养猪了,家家户户庭院清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空闲时间外出旅旅游,平时在家跳跳广场舞,享受着美好的每一天。如果想吃猪肉了可以去菜场买。

  但我还是难忘当年的原生态的“绿色猪”。如果能把留守在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的养猪积极性发挥起来,利用广袤的大自然资源,精心饲养原生态的“绿色猪”,并注意把握好排泄物的管理,那肯定是一件很美好的大好事。

  (市区 老农 57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10-18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48921.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