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12月,谭秋民学摄影正好十年。
“我最初学习摄影的目的只为了工作减压、调节心情。”和大部分摄影爱好者一样,一开始,谭秋民也喜欢追逐光影,留恋湖光山色,每天钻研光影构图,追求视觉的冲击力。
2011年11月,快拍网一个关于拍摄丽水旧机场的任务使谭秋民的摄影之路彻底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拍摄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物,把自己当成一名城市的记录者,去感受时代发展的脉络,感受老百姓的生活。
2013年,谭秋民的《丽水旧机场》参加了2013年丽水国际摄影节展览,他也获得了2013年度“快拍快拍网”年度摄影师称号。2015年,谭秋民的《城市之痛》又斩获25届国展记录类铜奖。
从普通的观展者到“大咖”级的参展人,在多年的摄影路上,谭秋民始终对家乡丽水怀着赤忱的热爱,坚持把镜头对准普罗大众。
“我的第一个纪实摄影项目是丽水旧机场,记忆太深了。”谭秋民回忆说,当年傅拥军老师发起了“十年一条路”的拍摄项目,他又把目光转向了丽水的古弄小巷。不久,谭秋民报名参加了该拍摄项目,并选择了刘祠堂背进行拍摄。
2012年开始,他对刘祠堂背进行纪实摄影,拍了数万张照片,内容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嫁、祭祀、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如今,刘祠堂背的纪实摄影还在谭秋民的镜头下继续着。
与此同时,谭秋民对丽水的另一条古弄——高井弄,也进行了纪实摄影。“和刘祠堂背不同的是,对高井弄的拍摄,我不再事无巨细地去了解拍摄对象的细节和故事,而是以一个冷静的旁光者角度,去观察它、记录它。”谭秋民表示,这两条丽水古弄小巷的拍摄,对他来说是一次非常扎实的摄影基本功训练过程。
谭秋民说,是摄影使他彻底爱上了丽水这座城市。“喜爱源于了解,特别是通过纪实摄影这种特殊的方式。我认为每一次摄影都是对丽水这座城市的再了解过程。”谭秋民笑着说,每一次深入地了解,都让他对丽水城市的爱更加深刻。
从拍一户人家到一条街,再从一条街到一个社区,最后到一座城市。善于思考的谭秋民逐渐明晰了自己摄影之路的定位——成为一名城市摄影师,用镜头去记录一座城市的变迁,让照片赋予文献参考的价值。
丽水乡村春晚是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乡村过年之文化样本”。为了参加今年的摄影节,谭秋民把拍摄视角瞄向了村晚的舞台,他将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描绘出潜藏在乡村春晚舞台空间中的文化密码。
“一个摄影师走到一定阶段,总想形成自己独有的摄影风格和摄影语言。”谭秋民说,这次的《乡村春晚》就是一次很好地体现个人摄影语言的尝试。
谭秋民说,在他心里,丽水除了城市璀璨的光影、瓯江的风起云涌、绿谷的湖光山色以外,还有另一幅画卷,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市的巨变,这是一幅历史画卷,是非常值得摄影师去记录的。
“我认为,摄影是记忆的文献,记录历史是摄影这门艺术很重要的一个使命。我更想要扎扎实实地去拍摄百姓生活,讲好身边的故事。于我、于丽水而言,这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谭秋民说道。
记者 廖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