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诸侯各国,游说的智者就提出了“家国”之观,两千年后的今天,齐家治国的观念仍未改。爱国,亦在人们的心中永驻不朽。
初次理解“祖国”这个概念,是依稀识字时,母亲诵读的《名人故事》里,在成片的外国人名中,出现了“李时珍”这个名字。他是整本书中第一次出现的中国人,带着《本草纲目》的故事流淌在我睡意朦胧的枕边。那是我首次了解到中国也有和外国科学家一样勤劳刻苦无私奉献的人,甚至比他们更加优秀:这个民族有它博大精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锐意进取的群众……而我,正出生在这个令人骄傲的国家当中,窝在被窝里的我即便听了无数次,仍然会在李时珍的故事开头精神地坐起,伏在母亲肩头细细看那一排又一排我看不懂的文字,景仰中医,也是从那时起的。
再一次便是系上红领巾时,成为少先队员,成为别人眼中的楷模,我分外自豪。起初我并不理解所谓“先辈的鲜血染红”的它,我自认为挂在胸前的只是普通的红布。在红旗冉冉升起,在国歌庄严奏响时,我便不想摘下它了。可能它只是一个荣誉,一个被别人认可的证明,但是在那蔚蓝天空上高高飘扬的,也是这个颜色。此时的我终于明白,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星,是我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祖国就是伟大的母亲,她总是无私地让每一位立足在她身上的孩子都能够远离饥寒,并将他们捧向远方。从贫困落后的国家,走向小康,阔步向社会主义迈进,她宛若一名落后的学生不断地通过努力和奋进赶超前方的学霸,成为国际上的一匹黑马,在其他国家远无法完成的几年之内达到他们望尘莫及的目标,且名列前茅。几十年上百年的风雨并没有使这头沉睡的雄狮畏难而逃,反而在晦暗中嘶吼,从而走向明天。这并非奇迹,是在她数万同胞儿女的努力下,应得的结果。
当看到祖国的各种成就一一陈列在眼前时,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正是因为出生在这个国家,我们才有昂首挺胸的自信,才有谈笑风生的资本。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作为国家最强大最蓬勃的侯选军队,要时刻准备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到生命陨落砂场,小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正所谓“无一国之和平,谈何一屋一瓦之安存”!
国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荣耀。司马迁有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情”,当今的我们,要学习先辈的丹青精神,要将爱国作为人生的必修课。
景宁中学高二(4)班 张莹莹
指导教师 孙伟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