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常青

□ 记者 吴启珍

  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八士门街的茶馆,是村里人最爱去的地方,也是让很多外地游客流连驻足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位双目失明,却能熟练弹奏十余种乐器的民间老艺人。他就是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角台场”的代表性传承人——丁钟相。

  “独角台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通常要一个乐队才能演奏的乐曲,只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丁钟相今年71岁,是缙云县七里乡杜塘村人,现住在河阳,他终生未婚,一个乐器架子就是他的老伴儿。

  这个架子是他请村里的一个木匠师傅专门做的,架子上面的是鼓,下面的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和梆子5种乐器用横木连着,成为踏板,然后脚踏手敲,来演奏婺剧、缙云山歌小调。要是加上口吹唢呐、笛子、手拉胡琴,还能演奏更复杂的曲子。

  丁钟相和戏剧的缘分,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小时候,他的眼睛就看不见了。双目失明,让他对声音特别敏感,也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我从小就喜欢听婺剧,小时候逢年过节,每次村里请戏班子来演出,我都早早地来到戏台边,那些表演曲目听几遍就能记住一个大概。”18岁那年,他跟着一个到村里演出的剧团师傅学了一段时间器乐的基本功,但没过多久,剧团就解散了,学习乐器也就这么搁浅了。

  又过了十几年,戏班子又到村里演出了,听着熟悉的婺剧旋律,与音乐重逢的丁钟相,一边听戏,一边自己琢磨,慢慢地,他学会了二胡、大锣、大鼓、唢呐、鼓板等乐器。

  丁钟相一生未娶,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除了政府的低保补助,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迫于生计,只能上街头卖唱,但是挣不了几个钱。“我们那一带以前有个盲艺人,就靠表演独角台场来过生活,我就想,我也做一个架子,到集市、庙会去表演,还认识了几个盲人同伴,我们就一起到处卖艺,他们唱,我来演奏……”

  在附近乡镇,甚至青田、龙泉、金华、义乌等地方都留下了丁钟相卖艺的足迹。近几年,他应河阳古民居景区的邀请,常年在河阳茶馆里表演,只要村民和游客来茶馆,老先生便会和他的乐友们奏上一曲,日日如此,乐此不疲。

  和丁钟相一起演奏的“乐队”成员中,有退休教师、有景区的保安大叔,还有来自各地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们……后来,茶馆的老板娘还成了丁老先生的徒弟。“我是个戏曲爱好者,开这个茶馆也是想给村里人和游客一个可以免费喝喝茶水、听听戏的歇脚处,我跟老先生有缘,学独角台场也才刚入门,老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我很感激。”茶馆老板娘说。

  “缙云能表演独角台场的艺人太少了,而且我们年龄也大了,这门曲艺要传承下去,还要靠下一辈啊。” 丁钟相说,独角台场要求表演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与天赋,而且还需要一心多用,手脚协调,一般人很难熟练掌握,需要勤练下苦功。丁钟相还表示:“我要感谢河阳这个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到独角台场,希望更多年轻人都能够学习独角台场,让这门曲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08-30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36098.html 1 3 □ 记者 吴启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