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公安局大柘派出所民警晚上发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在独自行走,了解情况得知,男孩父母离异,随爷爷奶奶生活。当天下午他被爷爷打了一顿,赌气跑出家门。民警劝导了两个多小时,男孩终于同意回家。(据本报8月20日6版)
老话都说“隔代亲”,可实际上,隔代抚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超人们的想象。隔代抚养不仅仅只伤害到孩子,还有可能伤害到老人、子女、儿媳、女婿。当隔代抚养遇上父母角色缺失的留守儿童,更是双重麻烦,其结果常常就像新闻中的男孩,用离家出走的方式来抗议现状。其实,隔代抚养的问题根源之一,是沟通障碍:祖辈发现当年管教子女的方式在孙辈身上不管用了,而孙辈更是不能理解祖辈的表达方式。所以,与其说离家出走的孩子性格叛逆,倒不如说是他们对沟通感到绝望。当然,作为一个没有经济能力、甚至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离家出走终归是一个不明智还很危险的选择,这次多亏了富有爱心和耐心的民警。
央行正在开发“数字人民币”
人民币踏上国际化征途
近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数字货币系统开发正在进行,“数字人民币时代”即将到来。央行数字货币是基于国家信用、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可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据本报8月21日15版)
央行数字货币的问世,可谓好处多多,从经济角度讲,它能降低货币发行、交易、清算的成本,对货币流向的追踪管理也将更加容易。而作为有国家背书的数字货币的发行,无疑会让交易拥有更加靠谱的法币,这将把数字货币交易带向繁荣。更为重要的是,央行数字货币投入市场,将使人民币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化,也就是说,人民币的数字货币化,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征途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可能。当然,除了技术层面的实现以外,如何普及、如何推广、如何在国际舞台迅速铺货,也是我们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诚信女孩为付13元车费寻找的哥
不怕没钱,就怕手机没电
市民谢女士打车时手机没电了,无法支付车费,于是让司机晚些时候加她微信。一天过去后,司机始终没有联系,着急的谢女士在朋友圈发布了寻找的哥的启事。虽然车费只有13元,但她不想辜负的哥的信任。晚上,的哥刘师傅终于联系谢女士,原来他下班后睡了一整天,他说:“我压根没想过她会不给钱。” (据本报8月22日5版)
诚信,是永远值得赞颂的好品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应该建立在人与人善意的相互信任之上。不过,说到手机没电没法付钱这事儿,我想说,随着基于4G而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技术,现在手机早已不再是个通讯工具,而是我们的生活本身——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许多行为都必须基于手机才能实现。于是,出门在外,我们不怕没钱,就怕手机没电,一只没电的手机令人寸步难行。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心慌:这么多年过去了,电池技术依然没有突破,大多数手机也就3000毫安时的电量,但5G已经悄悄来了,莫非我们要随身带一块板砖大小的充电宝来迎接5G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