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词取于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就像一朵浮云在世间漂泊,能够拥有的快乐有多少?
沈复在《浮生六记》享受到了一般人无法体会的欢乐。芸娘,被林语堂称作“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芸娘没有被那个时代的封建礼教所束缚,没有被所谓的三纲五常所约束,而是拥有一般女子所不具有的思想开放。因此,她才会背着婆婆和小姑,和丈夫南下,领略太湖的广阔;才会与丈夫在月下对饮,玩着猜谜语、猜酒令的游戏:才会女扮男装,与沈复一起去看庙会,这在两百多年前的清朝是难以想象的。
她与沈复的爱情像极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芸娘拥有一身的才气,她与沈复情投意合,在婚后相濡以沫,时常坐在一起讨论文学,玩联句游戏。他们的爱情颠覆了婚姻是坟墓的观念,他们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简单日子,过成了春花秋月。沈复对芸娘的爱,给予了她平等地位,在他们身上看不见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或许正因如此,芸娘的才情才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或许美好的爱情都得不到上天的眷顾。赵明诚的病逝,让李清照一人在世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孤身一人的寂寞。芸娘和沈复的爱情终止在沈复41岁那年,那年芸娘病逝,留下沈复一人。
在他们拥有快乐的同时,背后隐藏着的是深深的痛苦。芸娘,这位最可爱的女人,除了丈夫外,却得不到夫家其他人的认同。沈复在外地陪同父亲做官时,父亲对他说:“芸娘能断文识字,以后来往的书信就让她来代笔吧。”后来沈复的母亲怀疑芸娘在家信中叙述不当,便不再让她代笔,沈复的父亲却怀疑是芸娘偷懒不想写,芸娘因此失欢于公公。到了1790年,沈复父亲在外做官寂寞想招个小妾,委托沈复办理,芸娘寻觅一女子,告诉婆婆是来游玩的邻居女子,结果沈复的母亲发现邻家女子被娶过来了,芸娘因此失欢于婆婆。后来沈复的弟弟启堂手头拮据,问邻人借钱,找芸娘作保,事后却无钱偿还,却说芸娘无事生非。芸娘写信给沈复,被公公发现,却认为是芸娘谗言诽谤小叔,芸娘因此失欢于小叔。再后来,芸娘血疾加重,每日需要端水送药,使得家中上下都厌弃她。芸娘因此成为沈家上下的眼中钉。这样一位才情女子,就这样悲催离世。
都说人要善良,而我却认为,沈复夫妇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都是因为他们太过善良,而且交友不善。因为他太重义气,朋友借钱找他作保,他一口答应,可朋友借完钱就跑路了。他的不同朋友多次找他借钱,贫寒的他却有求必应。以致于芸娘生病时,没钱买药、买粮,不得不让女儿去做童养媳,儿子也因为营养不良,导致夭折;甚至芸娘下葬的钱,都是借来的。
读完全书,总觉得沈复和芸娘的生活有许多令人不解的地方。例如:芸娘主动为沈复寻找小妾,并说这样就有姐妹和她一同,不会孤独寂寞了;沈复在花艇上与妓女喜儿共处4个月,花费百两银子,到最后却没钱给芸娘治病买药。尽管喜儿与芸娘相貌十分相似,但也让人无法理解这种做法。或许在那样的年代里,男人娶妾可能是极平常的一件事。
芸娘与沈复的一生充满着不尽的坎坷,但夫妻俩相知相守,举案齐眉的幸福,是一般人所不可求的。或许将他们的爱情放在当今社会,会是一对人人称赞的模范夫妇。一份美满的爱情,不需要门当户对,不需要家财万贯,只需要情投意合。
景宁中学高二(4)班 邱鑫雅舒
指导老师 孙伟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