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缙云 张维东
《处州晚报》上周刊发关于暑假“父母亲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的调查报道。调查结果虽然在意料之中,但有几个数据还是让人有点惊讶:被调查的78位家长中,这个暑期为孩子花费少则千元,最高达到2万元;有将近60%的家长,在这个暑假用在孩子身上的开支超过了3000元,三分之一左右费用达到5000到10000元。
客观地说,暑期两个月时间,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与时间,给家长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家长们给孩子报一些培训班,作为对教育的一种补充,也是很有必要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到外面走走,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些活动无可厚非,但如何更科学地利用好自身资源,让孩子的暑假过得更有意义,笔者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注意文体结合,劳逸结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句话很多人都懂,然而现实中往往很难做到。有的家长觉得体育训练是一种浪费,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运动伴你一生”,全世界比较流行三大球和三小球——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学好这六种或者其中几种,可以让一个孩子终生受益。以后孩子长大了,体育技能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手段。
其次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如劳动教育、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等等。外出旅游要让孩子多做功课,多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要走马观花拍拍照片了事。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到乡下亲戚家里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也会受益匪浅。
第三点,尽量要节省经费。虽然有的家长很“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但养成节约的习惯,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可以从爱家乡开始,从爱自己的父老乡亲开始,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多看看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这样花的钱比较少,效果可能也不比游风景名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