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正值一年里最佳的看云时间。每天刷朋友圈的各位,时不时就会刷到几张天空艺术照吧。
云,悬浮在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的大部分的表面,除了南北极。它就像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巨大投影,在昼夜背景中尽情表演,全年无休地工作,已经超过40亿年。
但是云彩直到19世纪才被命名。1802年12月的一个晚上,伦敦的一个害羞内向的药剂师,同时也是一名业余的气象爱好者卢克·霍华德,在一场小型的科学研讨会上,宣读了他耗费几年研究的论文,他命名了云彩。
云看似变幻莫测,但是辨云并不难操作。现在,请打开微信朋友圈,选出那些天空艺术照,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云彩的三种基本形状。
积云,臃肿的云体,平平的底部,堆积成型。
层云,个头庞大,平铺直叙,毫无特色,像天空蒙了一层塑料布。
卷云,比较常见的是条纹状外观,看上去像卷发。
假如把大气对流层想象成一幢18层高的公寓,每层楼高1000米,生活在其中的云族可以这么分:住在1楼、2楼的是低云族,住在2楼到7楼的是中云族;高云族住在7楼到18楼。为什么只到18楼,因为18层以上就没有天气现象,也就没有云了。
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告诉记者,积云出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也被称作为“好天气云”。当“太阳照暖了大地,地面的水变成水汽蒸发到大气中。升起的气泡一路升高就会膨胀。随着它的膨胀,就会冷却,直到它足够冷却,让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呈现为小水滴,此时积云就形成了。”
夏天时,一朵积云的平均寿命是十分钟。如果你抬头观察天空十分钟,就能够感受到这个缥缈生命的生与死。它也可以转眼翻脸不认人,只要周围的空气不稳定,它就可以从中间扩展,变成浓积云。
如果有天上午你看云堆积起来了,下午雨浇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云彩的惊人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们非常厚重。
先说厚。当云系家族中的“大块头”积雨云发展成熟时,厚度可以达到12公里左右,也就是12000米,热带地区甚至能达到15000至18000米!想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才只有8844米。
再说重。水,在我们目光所及的高度和温度上,其实要比空气重1000倍。所以一大朵云究竟有多重呢?
我们就拿常见的积云为例。
气象学家指出,积云类型的密度约为每立方米半克。
对于一个一公里长的中型积云集群,由于我们认为它具有立方体形状,因此它将是一公里高。在这个例子中,云的集群的体积约为10亿立方米。
有了密度和体积,我们就可以算出容纳云的水的重量和数量。算下来,当我们抬头看到一条白色棉花状的积云时,我们头上大概悬着约500吨的水。再打一个具象一点的比方。一般一头大象的重量,约为6吨。因此我们的例子中的这朵云,重约83只大象。
如果这朵白色积云突然抑郁不高兴了,越变越厚,黑化成一团黑色风暴云的话,那么计算出来的答案会更吓人:20万只大象!
可是这么庞大的“象群”,为什么没有掉下来,砸到你头上?
云是被强大的上升气流托住了。
其实在现实中,云确实是在不断下降的,只是极其缓慢,因为有一个力的平衡,介于重力——把水滴拽下,与阻力——大气分子与其作用产生的摩擦力之间。
积云再大,它也会像巨大的冰淇淋一样,坐落在一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上升空气的蛋筒上。
因而即便云会不断下降,但是每秒只有几厘米,所以它看上去,好像钉在天上。天,也没有塌下来。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