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廖王晶 文/图
本报讯 “城中村改造是为了丽水更好的明天,作为一位军人,我有义务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8月5日上午,参加过抗美援朝,打过上甘岭战役的86岁老兵严舍客特意带着儿子从外地回到莲都区黄坭丼村,带头签约,助力丽水城中村改造。
严舍客家位于黄坭丼村尾的半山腰,家门口有一株高约20余米,亭亭如盖的大桑树。“这棵树1986年种下的,和我们家房子‘同龄’,可以说它也见证了丽水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严舍客的二儿子严伟林介绍。
谈起签约,老人家话语中透露着不舍。严舍客告诉记者,1986年,他建这座老房子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山,全凭他在半山腰一锄头一锄头整出了一片空地,盖起了新房。
舍小家,为大家。参过军的严舍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他想通了。“只有更好地告别过去,才能奔向明天的新生活。”
记者了解到,严舍客自幼丧父,由祖父母抚养长大,7岁就给地主家放牛、帮工,自谋生计。1951年2月,他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入伍参军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新兵21团3营12连任战士。
同年10月24日,他奉命从鸭绿江入朝,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2营4连任战士,1952年1月参加金城阻击战,同年10月参加上甘岭战役。在这次战斗中,严舍客荣立集体二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在他的家中一直保存着当年的军功章和立功证明书。“这些可都是父亲的宝贝,他经常会讲述当年抗美援朝的经历,并以此勉励我们下一代要好好读书,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严舍客的女儿严伟珍说。
严舍客膝下有三子一女,国家恢复高考后,他们遵照父亲的嘱托,纷纷考上了大学,在科研和教育等领域,接过了父亲为国出力的“接力棒”。
如今,严舍客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和儿子住在苏州,为了不耽误今年的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他特意嘱咐儿子,要及时赶回丽水签约。
“黄坭丼村抗美援朝老兵严舍客的主动带头签约,将为黄坭丼城中村改造项目今后的签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市区城中村改造紫金征收组副组长王品伟表示,目前大约还有一半的征收户没有签约,工作组将全力在截止时间内完成100%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