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廖王晶 通讯员 吴卫萍
8月2日下午,雨后的景宁县城透着几分凉爽,澄照乡三石村村民吴景晓忙完村里的工作,开车回到县城照看自家的建材店铺。
三石村距景宁县城约5公里,共有13个自然村,人口1877人,其中移民616人,是名副其实的移民大村。
10余年时间里,通过滩坑水电站移民和个人的勤劳,吴景晓已经在城里安了家,从“山里人”成长为“城里人”。
滩坑水电站是浙江规模浩大的扶贫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绿色能源工程,自2008年8月16日投产以来,滩坑水电站年均发电12.2亿度。滩坑水电站共动迁移民5万余人,其中景宁2万人,工程为库区移民和库周群众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10多年来,滩坑水电站移民群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吴景晓”,在各地书写出一个个“移得出、安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动人移民故事。
作别旧家园
“瞧,那片水域下就是我的老家。”从景宁县城驱车20多分钟,吴景晓在滩坑水库的一个峡湾停了下来,指向水域不远处。10多年过去了,老家的身影在吴景晓心里从未远去。
今年51岁的吴景晓,老家在大顺乡(淹没后并入九龙乡)大顺玗村,2006年移民搬迁至澄照乡三石村。
大顺玗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山多地少,基础薄弱。“我记得上学那会,每到暑假都要去山上砍柴,卖给学校当作下学期的学费。”吴景晓回忆过往,感慨良多,因为村里少地,他小时候吃上一口白米饭都算是“奢侈”。电站未建之前,大顺玗地处鹤溪下游,上山砍树,贩卖至下游就成了全村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建设滩坑水电站,景宁要移民2万人!”大顺玗村的村民欢欣雀跃。吴景晓说,当年处理政策的干部,最喜欢来到大顺玗,因为大伙都期待移民,开启新生活。
矛盾,曾经是吴景晓移民前的心态写照。“一方面希望走出大山,获得更好的生活,一方面是对世世代代生活老家的不舍。”最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克服了焦虑,也改变了吴景晓的人生。
在老家吃了最后一顿饭,挥挥手,作别故乡的山山水水,鞠一躬,叩别黄土下的祖辈……2005年开始,景宁2万移民陆续告别故土,搬进新家园,为滩坑水库工程的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
奔向新生活
2006年,吴景晓一家搬迁到了三石村,他利用分到的地基和补偿款,很快在村里盖起新房。
两面青山环绕,入眼皆是绿意。行走在澄照乡三石村,远望远山含黛,细听溪水潺潺,村里的石板路一尘不染,白墙黛瓦的楼房鳞次栉比,恍若世外桃源。
“我确实觉得搬了之后好,新房子宽敞明亮,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孩子上学也方便,走几步就到学校了。”吴景晓说,用老百姓的话讲,现在移民的居住条件就是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差房变好房。
“来到三石就是三石人了!今后大家要手牵手、心连心。”吴景晓至今对第一天来到三石村,村支书对“新村民”们的欢迎讲话记得很清楚。
环境美,人心齐,经济建设更是热火朝天。吴景晓说,三石村在景宁是有名的移民村,更是集体经济实力颇强的村子。茶叶、小水电、家畜养殖是三石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目前,三石村通过集体开发、联户开发、租赁股份开发的模式建起5100亩茶园基地、800亩毛竹基地、200亩板栗基地、150亩杨梅基地,并建设了茶叶加工厂和茶青交易市场。
去年,三石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156万元,累计结存余额380余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38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800元。
“我们移民都说‘移’对了,更是搬‘对’了地方,如今大家都住上新房,或是投身茶产业,或是外出经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吴景晓笑着说。
在三石村逐渐站稳脚跟后,心思活络的吴景晓在县城开起一家五金店,生活蒸蒸日上,前几年他还在县城买了新房。
舍小家,顾大家。像三石村这种移民村还有很多。5万滩坑水电站移民远离故土,除了就近后靠搬迁外,他们还远赴宁波、绍兴、台州和金华,开始习惯并接受新的生活。
产出“绿”动能
2008年8月16日,滩坑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浙西南人民期盼了半个世纪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丽水开花结果。
累计输送绿色电能107.8亿千瓦时,上缴税收14.3亿元——这是浙江省“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的滩坑水电站并网发电10年交出的亮丽成绩单。
截至2019年7月31日,滩坑水电站安全生产日累计达到4000天,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121.82亿千瓦时,扎实起到了浙江电网统调电厂的顶峰骨干作用,成为了浙西南重要的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和强健稳定的经济增长点。
10多年来,滩坑水电站上游流域通过封山护林、退耕还林,活立木蓄积量从2007年的2239万立方米提升至3347万立方米,周边良好的水源涵养使电站年均取水量从设计的34亿立方米增加到40亿立方米。
涵养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滩坑水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0.2亿度,如今年平均发电量12.2亿度,增加2亿度,折算效益1.36亿元。
“自2008年8月首台机组投产以来,恰逢丰水年,我们累计上交税收16.91亿元,同时滩坑水库的建成为瓯江防汛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景宁下游的青田县城防洪标准从原来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滩坑水电站业主单位浙江浙能北海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孙志久介绍。
滩坑水电站的兴建还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千峡湖”。如今,人工湖面与周围群山形成的1009座美丽峡湾让库区变景区。
目前,滩坑库区的千峡湖生态旅游区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与投资,被丽水市列为重点发展的集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山乡群众赚上“旅游钱”,吃上“生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