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持小微实体经济,要帮小帮早?
小微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
这看似相同的两个话题,对于各自来说,却都是一个大课题。4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六方面具体举措,其中更加突出了金融支持的重要性,提出要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是一个持续多年的世界性难题,然而,有这么一家银行,却默默花了26年去解答这一道题。
先看一组数字。截至2018年末,500万元以下的客户数占比99.82%、余额占比91.58%,10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占比96.06%、余额占比65.94%,户均贷款仅29万元。
这是他们2018年交出的答卷。 是什么让这家银行始终坚持小微谜题的探索之路上?
坚持定位 喜欢定位
一直以来,泰隆银行都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模式和风险控制技术,总结出一套以“三品三表”“三三制”等为特色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风控模式,寻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答案。
做好小微金融,市场定位比信贷技术更重要。泰隆银行主动把目标客户群体锁定在“信贷需求强烈但得不到很好满足”的小微客户上,持续推动机构和定位“双下沉”。一方面,将机构和人员向基层一线倾斜,全行350多家网点,90%以上分布在农村和社区,服务范围覆盖1700多个乡镇;8000多名员工,近50%为客户经理。另一方面,将小微客群进一步细分为“小”与“微”。其中,“小”是指小微企业类客户,“微”是指普惠类客户。
经过26年实践,泰隆银行提出要喜欢定位,有小微、普惠情怀。客户经理陈彩萍,主动服务距离所在县城30多公里的一个乡,向当地村民发放贷款,3年多来跑遍全乡的角角落落,车子跑了7万多公里,累计发放贷款300多笔,单笔贷款仅10多万元。她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在泰隆银行,像陈彩萍这样把金融服务送到偏远乡村的客户经理还有很多。
“三品三表”和“两有一无”
对于小微企业客户,泰隆银行主要考察企业主人品信不信得过,产品卖不卖得出,物品靠不靠得住,核实水表、电表、海关报表,从而锁定真实信息和实际需求。对于普惠类客户,只要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且没有不良嗜好,就有机会从泰隆银行获得贷款。泰隆有位客户是个体户,还是残疾人,下岗回家创业,一没资产,二没背景,泰隆银行客户经理现场调查发现该客户符合“两有一无”的要求,向其发放20万元贷款。
服务这些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没有特殊装备不行。泰隆银行特别开发了PAD金融移动服务平台和信贷中台集中作业,客户经理人手一台PAD,主动送金融服务上门,做到客户立等可贷,实现客户“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不用跑”,让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目前通过PAD办理一笔新增贷款只要30分钟,续贷操作仅3分钟,移动金融替代率73%。在泰隆的一个辖区村,往返集镇需要近3个小时,村民外出办理业务非常不便,泰隆银行1名团队负责人和2名客户经理带着PAD进村,在村里住了一晚,两天一夜时间集中发放了20多笔贷款。
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小微客户减压
在实践中,泰隆银行不断创新符合小微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短、小、频、急”的特点,创新“融e贷”产品。该产品具有长期授信、定期年审、分段计息、随用随借、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等功能,用几天算几天利息,让客户针对自身的生产周期、资金需求和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融资安排,提高了客户体验,降低了融资成本。
为减轻客户还贷周转压力,泰隆银行推出“预审批”等新型无缝续贷产品,在不改变风控要求的前提下,在贷款到期前为客户办理续贷手续,客户还款后实现“T+0”续贷,真正实现“关口前移,无缝续贷”,从源头上避免倒贷过桥费用。截至2018年末,预审批“T+0”续贷6672笔。
泰隆银行不断探索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机制。设立60多个利率档次,做到“一户一价,一笔一价,一期一价”,并按照监管要求,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逐年降低。去年新发放小微贷款利率逐季走低,四季度较一季度下降16个BP。
实行的裸费裸率,也让精打细算的小微客户尝到了甜头。泰隆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的要求,除了落实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25项手续费减免规定,同时主动减免除利息之外的多项费用,做到简单透明。近5年累计减免手续费近9.5亿元。
26年来,泰隆银行持续深耕小微、践行普惠,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朝着“好银行”方向努力。为此,泰隆银行曾先后5次被中国银监会评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据《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