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直 一言
入夏以来,热浪滚滚,走两步,一身汗。在暑热难耐之际,有一则新闻为我们带来了丝丝清凉。
看处州晚报得知,市区万象山南麓的“天然空调房”防空洞向市民开放了,每天开放时间为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为让避暑纳凉的市民有个好感受,开放前市人防办检测了防空洞里的空气,更新了内部的部分展板,还把椅子全部修缮了一遍,并安排专人管理秩序、打扫卫生。
让老百姓在暑热里感到清凉,当然不止这一条道。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政府不妨多保障。除了防空洞,其他有条件的公共场所是否也可向市民开放。更重要的是,应该督促、落实好防暑法规。早在2012年,人社部等四部门就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各省区市也出台了一些条例法规,对劳动者高温下劳动、高温津贴、休息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从制度上织密了户外劳动者的保护网。比如,这个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以上、40摄氏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等等,对于一些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
社会能帮不少忙。之前,丽水早已有了“休息驿站”“爱心凉茶”“爱心冰箱”等爱心行动,专门为环卫工、快递小哥、交警等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解暑饮品,让他们从中享受到了阵阵清凉,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即使热些累些也值得。善待每一个在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感恩每一个为这座城市建设发展付出汗水和心血的人,这是一座城市最可贵的品质。
你我都能发挥作用。常有这么一些短视频,市民们看到交警、环卫工人暑天坚持在一线的辛苦,纷纷献出“微爱心”,给他们送上饮用水、清凉油,然后道一句辛苦。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随手可为,但是一线工作者心里想必甜甜的。应该多体谅人家的不容易,多帮忙少添乱。某种意义上说,把随手一丢垃圾的坏习惯改了,也是一种送清凉。
没有人是孤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只有人人尽心,用各种方式种下“善意和尊重的种子”,城市的夏日才会有怡人的清爽。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