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研习路上遇见“两山”好故事

  □ 记者 刘烨恒 邓其锋

  7月26日下午5点,忙完一天的运输活,雷阳发收工回到家后,检查机油容量、填注刹车冷却用水、扫去车厢中的浮灰……细心地照料起每天给他带来丰厚收入的“铁牛”。

  “这辆四轮驱动拖拉机是我的‘宝贝’,每天回来后都要给它‘填料’‘美容’,明天的工作还要靠它呢!”雷阳发是龙泉市竹垟畲族乡金田村的农民,身边这辆四轮驱动拖拉机是他挣钱的“伙伴”。

  从守着农田和山林“刨食”,到在村里买了第一辆手扶拖拉机搞运输、开起村里第一家小商店卖百货,26年过去了,雷阳发在农田里有收成,也能开着拖拉机、货车在城镇里挣钱,还能从开商店、办“孔雀农场”中淘金,月均收入轻松过万元。

  多元收入打开了丽水农民的增收大门。去年,丽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22元,同比增长10.2%,增幅连续10年居全省首位。和雷阳发一样,丽水农民从“两山”发展中持续实现收入递增。

  农村“状元户”

  在金田村,雷阳发是远近闻名的“状元农民”。在20多年的时间里,搞创收,雷阳发总能“先行一步”。

  “小时候,家里守着几亩薄田,收成都要看天气。”雷阳发说,农田里贫瘠的收入,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过上好日子。1975年,雷阳发出生于龙泉市竹垟畲族乡金田村铜山源自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一共有6个孩子,他是老幺。

  “找不到工作又不想种田,我就想着怎么才能赚点钱。”18岁时,初中毕业后雷阳发回到了家里,作了一个让父母和兄弟姐妹们意想不到的决定:借钱买一辆手扶拖拉机。

  当时整个铜山源自然村,都没有一辆手扶拖拉机。雷阳发向亲戚朋友们借钱,东拼西凑才凑齐了2000元,买了一辆二手的手扶拖拉机。

  “拖拉机的活不多,出去闯一闯可能会有出路。”2008年,雷阳发没有满足于在乡里面的运输活,他和朋友合伙购买了竹垟畲族乡里的第一辆长途运输货车——“解放”牌货车,干起了长途运输生意,南昌、台州、宁波、武夷山……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身影。

  辛勤工作换来了幸福的生活,雷阳发在金田村盖起了一幢四层小楼,成为了第一户搬进金田村新房的人,真正走出了贫瘠的铜山源自然村。

  “房子还没盖好时我就在想,金田村和附近红户村有好几百户人家,附近却没有商店,开一家肯定能有收入。”看着自家一楼的铺面,雷阳发动起了脑筋。

  2010年,雷阳发办下了营业执照、烟草专卖许可证等证件,在金田村里开起了第一家“百货店”。香烟酒水、饼干食品、生活用品,小店内一应俱全,既为附近村民带来了便利,还给雷阳发每天带来百余元的利润。

  “家里穷,种田的收入又低,要想挣钱只能自己想出路。”雷阳发说,不断地成为“第一”,只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农民“运输王”

  今年夏天,雷阳发开着四驱拖拉机运输着木料,在竹垟畲族乡的林海中不断穿梭。单单这一项运输活,每天就能给他带来300元的收入。

  20多年来,雷阳发全身心投入到运输事业中,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运输王”。

  上世纪90年代的金田村,手扶拖拉机不超过3辆。“那几年,村民们对用来修缮房屋的沙子需求很大。”雷阳发借了钱买了一辆二手的手扶拖拉机,开始干起了运输。

  运一车沙子,能赚到5元钱的运费。每天为了能多运几车,雷阳发都要和沙场的人一起将沙子装车,送到村民家后,又要帮忙卸车。

  “那时候,人们打工也才6元钱一天。”一天下来,起早贪黑的雷阳发能运上6车,这在当时算是可观的收入。不出一年时间,他便将借来的钱全数归还。

  2000年,正逢竹垟乡开始改造溪两岸的堤坝,雷阳发当机立断,拿出近十年的全部积蓄,花1.5万余元购买了一辆“四方”牌拖拉机,将自己的运输事业“升级”。

  雷阳发的“四方”拖拉机在当时整个金田村是唯一一辆,改造堤坝的施工方,顺理成章地找到了他,以每天150元的价钱,雇雷阳发为工程运输材料。“那时候去工厂打工,一天收入才二三十元呢!”“四方”为雷阳发打通了致富的快速路。

  随着村民自建房热潮的兴起,为了开拓收入,勤奋的雷阳发每天都会到附近的砖厂帮忙运输。凌晨3点,雷阳发开着“四方”来到砖厂排队。“砖头烧出来还要好几个小时,夏天我就在车斗里眯一会,冬天就睡在砖窑里。”以天为被,以“四方”为床成了雷阳发的常态,一块砖头的运费3分钱,他一趟能拉2000块砖头。

  农业“孔雀头”

  去年,雷阳发在武夷山的外甥家中,看到了外甥养在家里的孔雀。回来之后,那几只孔雀一直在他的脑海中转悠。

  “孔雀全身都是宝,羽毛好看,吃了孔雀肉还能降‘三高’。”对孔雀产生兴趣后,学历不高的雷阳发请教了专业人士,翻看了孔雀养殖的相关书籍。他发现,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外,孔雀还有着相当不错的食用营养价值。

  经过了解,龙泉至今没有一家专门从事孔雀养殖的场所,“如果我把证办下来,就可以养孔雀了。”说干就干,雷阳发马上和朋友一起找起了养殖场所。“前后投入了30多万元。”在龙泉市剑池街道和砻村,雷阳发和朋友向村民整合包租了一块8亩的土地,开起了孔雀养殖家庭农场,成为了全龙泉第一个持证养殖孔雀的人。

  在雷阳发的微信朋友圈中,满满都是孔雀的视频和照片。雷阳发养的孔雀,一斤肉要120元,一只七八斤重的成年孔雀,就要卖近千元。经过一年多的运作,雷阳发的农场在龙泉已小有名气,虽然价格不菲,但许多想要尝鲜的人,仍络绎不绝地来到农场里购买。

  不仅养孔雀,雷阳发还在家庭农场里养了土鸡、土鸭、土鹅,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养殖专业户。

  “我今后还想在农场里搞个农家乐。”雷阳发说,这几年来龙泉的游客越来越多,和砻村有山有水有树林,环境很好,能吸引不少游客。

  现在,雷阳发的家庭农场里,正在盖着四直两层共260多平方米的农家乐服务中心。“很宽敞,可以隔出很多房间。”雷阳发说,不久的将来,他的家庭农场就可以涵盖“吃住玩”。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07-30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26705.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