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一位军人的身份,让华凌潇拥有与大多数青瓷艺人不同的人生轨迹。
风雨磨砺心志。部队是锻炼人的熔炉,两年军旅生活,锻造出华凌潇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军人品格,也为他此后的青瓷之路打下坚韧的底色。
退伍后,华凌潇被引荐至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季友泉门下。回想最初接触青瓷的情形,华凌潇感慨万千,他说,自己虽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人,但对龙泉青瓷几乎没有接触,对烧制工艺更是一窍不通,可以说是零基础跟随师父学习。“一开始只是抱着找份工作的想法,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坚持这么久,而且内心也越来越喜欢青瓷。”
坯泥塑型后,上完釉水,经过高温烧制,就变成精美的器物。这神奇的变化过程,让华凌潇沉迷不已。他说,当自己全身心投入学习时,就仿佛回到了熟悉的练兵场。“练好本领,打好基础,是对军人的基本要求,对合格的青瓷艺人而言,也同样如此。”
2015年5月,苦练了五年基本功的华凌潇创办了个人青瓷工作室,命名为“凡青堂”。
“我爷爷的名字里有个‘凡’字。我知道,我和爷爷一样也是个平凡人,但当我创办青瓷工作室时,非常希望自己能创作出非凡的作品。‘青’字既代表青瓷,也意指自然和‘青出于蓝’之寓。我希望我的作品在外观上朴素、自然甚至平凡,但在内在气质上能透出非凡,甚至高贵的内蕴。”华凌潇对自己的品牌有着独到的定位。
因为青瓷,华凌潇结识了同样师出青瓷名家的陈芳。两人成家后,一起经营工作室。夫妻俩各自有着鲜明的创作风格,一开始经常“吵”得面红耳赤。
要让作品有特色,就要有好的创意。“我个人喜欢从情怀入手,融合当下的审美观,追求个性和品质。”随着“夫妻档”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华凌潇的创作理念也越发成熟,技艺也越来越精湛。
儿时的记忆,经常转化为华凌潇的创作灵感。他的作品《山水相依》通过浮雕呈现西湖风情,就是他根据儿时第一次去杭州西湖时的情景创作出来的。今年年初,华凌潇以老家的竹子为切入点,以竹编为主题,创作出一组竹编系列青瓷作品,有盖碗,也有花器、杯盏等,别致又不失雅致,让人眼前一亮。
在创作中,华凌潇喜欢以几何构图,通过线条组合变化形成更具张力、更有美感的作品。“我会是个永远的手艺人,相信下一件或着下一组作品,会是我的骄傲。”谈及未来的创作目标,华凌潇语气坚定,仿佛又穿上了熟悉的军装。
记者 吕恺 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