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时候,回了一趟老家。坐在车里,安静而泛青的溪流一路跟随着我,两岸是棕色的岩石,伴着点点绿色的生机。沿着弯弯曲曲的宣平溪,翻过几个高高的山坡,一条大路分成了两个岔口,再开几公里,就是我的先辈们生活过的村落了。村里还是老样子,一株株大树正在抽发新芽,几位老人正在门前惬意地坐着,还有每家每户门外那红红的对联与鞭炮屑,迎着冬日中的暖阳,这便是我每次回乡看到的全部了。一座乡贤馆最近落成了,我们饶有兴致地走上二楼,向窗外看去,风景格外开阔,棕灰色的田野与湛蓝色的天际尽收眼底。回过头,几个人正聊着天,墙上则陈列着古往今来乡贤们的一幅幅图片。
顺着爷爷的手,我向那边望去,太爷爷的照片赫然摆在了墙上。熟悉的面容之下,却是一件件不熟悉的事迹。我站在那儿,仔细地看去: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承担着丽、宣、武边区的医疗重任,不顾个人安危为游击队员送医送药,为党的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爷爷在闲暇的时候,不时会说起过往的时光。我知道太爷爷是一个和蔼的老人,是一个技术高超的医生,却不曾了解他和浙西南革命斗争史有着这么密切的关系。
宣平溪如一面镜子,一路静静流淌着,映出山间唯美的风景。爷爷在车上跟我讲了些历史故事,他的语调平静,但我总觉得话语间能涌出波澜:太爷爷如何与革命烈士王桂五、丽水第一任县长张之清等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如何在敌人的包围圈里,镇定地抢救胸部中弹的游击队员;如何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开颅手术,救治根据地的负责人……这些只在书中看到过的情节,有些难以置信,却那样真实地发生在我太爷爷的身上,发生在这偏远的浙西南革命老区。
灰色的新房,宁静的山间。路上的农民安详地晒着太阳,几户人家正把被子从屋里抱出来,大家都在忙碌着,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可我还是忍不住回想起一个月前,入团仪式上参观过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仿佛看到了那个不怎么遥远的年代,可怕的重重暗影遮住了天空。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革命火种在浙西南的大地上一户一户地传递,星星之火一寸一寸地照亮了黑色的天空,军民与敌人斗智斗勇,虽然许许多多的人再也回不了家……好在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飘扬在这绿水青山之间,飘扬在这祖国的大地之上。
经过数十年的岁月,青色的宣平溪仍静默地流淌着。今年,我将踏入高中的校门,开启一个新阶段,再过几个月祖国也将迎来七十周年华诞,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我不想辜负这大好时光,我要奋发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小溪无声地流着,似乎穿透了时间,把那红色星星之火的精神,带出了曾经,激励了现在,更承接了未来。
莲都区处州中学910班 林奕辰
指导老师 曾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