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俊剑 通讯员 朱泽斌 吴昊炅
本报讯 7月9日上午7点,天下着大雨,在岩泉街道青林村,市区城中村改造房屋监测认定二组的工作人员来到被征收户叶某家,开始了一天的检测认定工作。叶某感叹道:“征收干部来得可真早!工作也细致,全村人的名字都记得,每户情况都一清二楚!”
据了解,岩泉街道青林村是今年市区城中村改造体量面积最大的村,上报现场勘踏389户,当日勘踏15户,一个月来已认定200多户,计划7月底完成全部认定工作。据组长高和平介绍,监测认定进展如此顺利,得益于他们创新运用的“望闻问切”法。
高和平告诉记者,所谓“望”,就是从外观上看房子有无加建、墙体有无修改;看内部楼层有无升降,结构有无调整;细节上,看墙体斜度测算面积有无增减,墙体边线有无改变。“闻”,就是多方听取房屋相关信息,听户主怎么说、邻居怎么说、村民怎么说。“问”,就是广泛收集问询情况反馈,问户主、问村干部、问老人、问群众,问历史、问人情、问房屋用途、问时间节点等。“切”,就是充分利用手头信息材料,做好问题的探究研判。
“不同地类的标准不一,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分一毫都要算清楚。”高和平说,监测认定有专业的团队,队员是来自国土、建设、不动产、测绘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专业骨干。通过“望闻问切”法,“望”得见修改细节,“闻”得见工作所需,“问”得清关键信息,“切”得中问题要害,为被征迁户量好房子、算好账目,让群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