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高校录取工作的全面展开,重庆新增的一所本科院校——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受到考生和家长的重视,负责招生咨询工作的老师忙得不可开交。据介绍,该校今年本科计划招生2000人,共开设物流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10余个热门专业。
面对这批新大学,不少人感到疑惑,“职业大学与高职院校有什么区别?”“这跟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在哪?”“改一下学校名字就能提升教学水平了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打破学历“天花板”,吸引优秀生源
近日,在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校园内,记者遇到前来参观学校的李平和他的父亲。李平今年高考考了460分,超出本科二本线25分,家人建议他不要考虑专业,尽可能报一所排名靠前一点的大学,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学习成绩一般,不过动手实践能力强,对应用型技术很感兴趣,填报志愿时首要考虑的是个人特长与将来的就业前景。几经比较,他决定报考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李平对记者说,如今,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坚定了自己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的信心。“学校升格为大学,也打消了我和家人对文凭的顾虑。”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宣传部负责人杨鹏对记者表示,学校升本以后,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来了解职业本科专业信息,从咨询量上看,整体增加了近五成。
据杨鹏介绍,近五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如今,学校升级为大学,“对于职业本科生来说,他们将来的就业质量应该会更好。”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处于就业与招生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高职招生连年生源不足;另一方面,就业前景却非常火爆。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首批本科“职业大学”的诞生,刷新了不少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们对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顾虑。
对于升格大学的第一年招生,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充满信心,称打破学历“天花板”,能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含金量,也有助于引导更优质的生源进入职教领域。
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职业”属性
虽然升格为本科院校,但学校职业教育的属性并没有变。据了解,“职业大学”是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大学,教学重点在于培养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专科”到“本科”,从“学院”到“大学”,释放出国家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框架,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强烈信号。
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职业大学”的基础理论课门类与开课时数更少,核心课程的设置主要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同时将加大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力度,要求人人会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杨鹏介绍,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对于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工程等计算机信息大类的专业教学,会更加注重融入企业对一线人才的需求等关键因素。
据了解,该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陆续与2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强大的就业基地为基础构建了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职业教育新台阶上的探路者
学校的升级意味着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提升。“我们也算是职业教育新台阶上的一群探路者,目前还没有成熟成形的针对职业大学教书育人的体系,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职业教育在实施上依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学校希望跟企业有更深入的合作,但是企业毕竟有生产经营任务,学校也要守好培育高层次职业人才的主业。这两者之间怎样有一个更好的合作与配合,需要从政府到行业层面更深入的配套支持。”趁着政策助力,新鲜出炉的“职业大学”急需在校企合作中有进一步的探索。
对于“职业大学”,教育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点,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优化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围绕产业需求开发实训课程、完善教学体系。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