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杂谈

定向培养教师随想

  □ 市直 一言

  据晚报报道,今年我市将定向培养150名教师,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科。在校期间,每人将获得2万元补助,毕业后统一调配到具有事业编制的农村小学和公办中学任教。此举,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之所以施行教师定向培养,是由于农村条件相对艰苦,比不上城市,有的人面对挑战定力不足中途退场,造成师资紧张,于是通过定向培养方式弥补。

  当年取消包分配,是由于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整个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职业版图不断拓展,对于一些看上去比较艰苦,或者需要到共享资源较差的地方就业的选择,有的人不甘心、不情愿。

  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但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事业总要有人去为之奋斗。笔者不由想起时代楷模——河南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他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扎根深山,从一名每月拿30元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他把青春和梦想倾注于山区教育,像一支红烛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他用热情和努力,改变了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命运。与此相反,有些人找工作不愿从艰苦的地方干起,寻岗位仅盯着收入高低、表面光鲜,少了些情怀、理想。有的大学生刚到基层工作,就身在曹营心在汉,掐着手指算什么时候可以调动。

  人力资源的集聚有其自身的规律,定向培养包分配也是一种破解招才择业新问题的有效之举。如何让更多大学生主动投身于看似冷门却很重要的岗位,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扎根艰苦地区,除了制度设计、激励政策,还需要传承初心。

  无奋斗,不青春。新时代充满了机遇,但我们也深知,青春的航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能因眼前困难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要将自己锻造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方面,要向身边的青年榜样看齐,用榜样的青春好故事激发出更多的青春正能量;另一方面,更需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把吃苦当成青春“必修课”,通过吃苦让自己“强筋壮骨”,这样,更能彰显青春的意义、增加生命的厚度。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19-07-06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118665.html 1 3 定向培养教师随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