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隽 周如青
通讯员 管宜文 谢青伟
2008年,创成浙江省教育强区;2014年,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2018年,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一项项荣誉,记载着莲都教育事业波澜壮阔、栉风沐雨的发展历程,是一代代莲都教育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结出的累累硕果。
自2012年莲都区启动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以来,区政府出台了《莲都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10多个政策文件;在全市率先推行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试点改革,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待聘教师储备库……不断的改革创新让城区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有效缓解。自2016年以来,市区新建学校6所,幼儿园10所,扩建初中3所,新增高中学位1800个,初中学位3950个,小学学位9180个,幼儿园学位2880个。
莲都区向教育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已经嘹亮地吹响,莲都人民满怀豪情地向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迈进。当下,莲都区正向2019年创成“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发起冲刺。
坚持优先发展
上下合力共创教育现代化
一直以来,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党委政府的不懈追求,并始终把教育现代化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近年来,市区制定出台《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丽水市教育提质行动计划(2019—2022年)》《莲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莲都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6-2018》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落实优先发展教育提供政策保障,也为莲都区加快教育现代化保驾护航。
莲都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民生改善之首,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把教育投入作为公共财政优先保障的重要目标。2016-2018年,市区教育经费总投入72.33亿元,其中财政总投入50.32亿元,教育经费实现“三增长”。同时,依法保障教师待遇,2016-2018年,市直学校教师和莲都区教师平均工资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农村教师特岗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等均得到全面落实。2018年,建立了全省首个中小学幼儿园待聘教师储备库,实行政府购买教学服务,聘用228名待聘教师,投入2400多万元,中小学编外教师年收入由2.8万元提高至9万元。此外,在区域土地指标日益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教育用地,近五年,为新建(扩建)学校划拨土地近800亩。
坚持立德树人
大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创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莲都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落实创现的根本任务。
4月17日,以“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莲都区第八届未成年人道德文化节启动仪式在大洋路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举行。
连续举办八年的莲都区未成年人道德文化节,是莲都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专门为莲都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德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到该项活动当中来,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不仅如此,市区各个学校以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为契机,实施中小学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实现校园环境提档升级。
走进莲都小学,校园环境布置和文化艺术活动中,无处不渗透着“莲文化”元素。该校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以“莲”为载体,以“洁”为精神核心,开发了《莲声诗韵》系列课程;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中山小学南明校区本着“乐山乐水,仁智兼修”的办学理念,学校整体文化建设围绕“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做文章;梅山中学打造科技创新品牌特色,成为省科技创新特色学校……一个又一个特色校园品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如今,在市区,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每一所学校都洋溢着浓浓的特色文化气息;每一名教师潜心、用心“传道授业解惑”;每一名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西南革命精神等丰厚的土壤中汲取营养,理想、信念、意志、习惯等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坚持教育公平
全面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高质量的教育,始终是莲都教育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莲都区教育部门不断推进城乡校际均衡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10个紧密型和14个松散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开展城乡学校结对活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同时,形成公民办互补、有序竞争、良性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新格局,涌现出“花园中学”“莲都外国语学校”“文元学校”等民办教育金名片。
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作用进一步显现。2016-2018年三年期间,共投入资金1.24亿元,全面提升市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目前,市区100%的中小学校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桌面,100%的中小学校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42.86%的中小学校拥有录播教室,多媒体班套比1:1,其中交互式多媒体覆盖率达78.22%。
努力让弱势群体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推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莲都区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共担”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系,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形成扶贫助学长效机制。2016-2018年,市区财政共投入扶困助学资金3099.651万元,资助学生43665人次,资助比例达100%。
不仅如此,莲都区教育部门不断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关爱留守特殊儿童,出台《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健全,2031名留守儿童实行建档管理。将特殊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体系,通过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让“三残”儿童少年公平接受教育,并向学前和高中教育延伸,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6%。
同时,莲都区已持续14年推进爱心营养餐工程,营养餐金额从最初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1000元。2016-2018年,市区财政共支出营养餐经费1218.9万元,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4378人次。今年,莲都区将城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营养餐保障范围,推行每个学生每天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
坚持改革创新
强力推动教育提质升级
2017年,城区13所学校启动了“区管校聘”试点改革,试点涉及教职工1184名,覆盖全区59.2%的教职工,跨校交流教师达5%以上。2018年,“区管校聘”实现全覆盖。到目前为止,共有37名城区名优骨干教师主动要求竞聘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区管校聘’使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流动更加顺畅、队伍更具活力,是一场实现由‘假积极变真积极、工作冷淡变热情、教学懒惰变勤劳、教师工作负能量变为正能量’的变革。”莲教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教育现代化取得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上,而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莲都教育的多项改革举措领跑全省全市:在全市率先推行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试点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待聘教师储备库;在全市率先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莲都区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一系列的创新让教育质量不断升级。
在刘英小学巨溪校区的一堂三年级的《图形与测量》复习课上,课前“先学”,课中“合学”“测学”,一堂课氛围活跃,学生乐于表现,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可。
刘英小学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全区农村小班教育联盟学校全面实施的农村小班化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五学课堂’让教学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课堂上,学生变得阳光了,学习变得自觉了,思维变得灵动了,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区教育局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莲都启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实现集团内“品牌嫁接、文化融合、管理同步、师资互派、资源共享”,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莲都区三次作为全国县级优秀典型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解读会上作经验交流,《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莲都实践》等7个评价典型经验在浙江省内推广……
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莲都经验”“莲都模式”涌现,莲都教育提质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