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轰隆隆的枪炮声是童年的主旋律。没有沃土的滋养,没有鲜花压满枝头,没有鸟儿围绕呢喃。只有那一颗颗炙烫的子弹在耳边穿梭。我害怕,我恐惧,我想退缩,但我的根深深地扎在了浙西南这片土地上。
我终于挨过了战争,但我既不伤春,也不悲秋,静静站在山头,注视着山下的那个小村庄。村庄里的青年选择了远方,空空的村子只剩下一群小孩,几位老人,几座茅草屋,几亩荒田。忽然,一幅画面润湿了我的眼眶,老人弓着脊背费劲地拉着犁,孩子则在后面使劲推着,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我不忍再看了……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走下去的路,也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生活还在继续,后来呀,山下的小村庄里运进了许多现代化机器,人们只需坐在上面操控就能耕地,大家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忽然,一阵笑声传进了我的耳朵,我定睛一看,呀,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两个孩子正在田埂上散步呢,他们似乎正说着,“今年的收成不错,我们终于不用挨饿了”,我欣慰地笑了。青年人也回到了家乡,加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沐着阳光我也渐渐枝繁叶茂,小村庄开始扩建,一幢幢新房建了起来,一条条宽阔的马路蜿蜒逶迤,一辆辆汽车行驶其间。夜幕降临,从村子里传出的不仅是美妙的音乐,还有扑鼻的美食香味,那向远方延伸的万家灯火没有尽头。社会日新月异,村民也大踏步地走在康庄大道上。
这一路走来,我知道有一种宝贵的精神一直在引领着我们,那就是浙西南革命精神,家乡的发展与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密不可分。70年前,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推翻了反动统治,换来了人们的新生活。今天的青年人,更应脚踏实地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了人们的美好幸福生活,为了社会的平等自由,更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如今的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而树下小小的人儿,惟愿他们还能闲时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丽水市实验学校708班 徐卓研
指导老师 项芬群